被投資界垢病為「大花筒」的Google一改作風,上周暗示會嚴控開支,刺激市值一夜暴增近650億美元。而全球最大網上零售商亞馬遜表明會改善財政紀律,股價上周三度破頂,本月迄今升12%。市場憂科網巨企紛紛節流會否影響其創新發展,不過行內人士指出,科技要取得突破並非一時三刻,現時科技投資已告別粗放式投入,改為進入精密投資新階梯。除此之外,亦會透過併購加快投資回本。
儘管美國經濟持續擴張,但不少行業的銷售及盈利表現倒退,科技股成為少數奇葩,成本控制更成為推動盈利的靈丹妙藥。納斯達克指數近日屢創歷史新高,企穩5,200點以上徘徊,多少反映科技股股價成本控制獲市場認同。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出,科網行業過去幾年高速增長,與智能手機、3G與4G流動寬頻、社交媒體等新技術與應用的湧現有直接關係,在使用趨於普及下,行業及技術發展瓶頸有待進一步突破。就以智能手機為例,隨着功能及應用趨於標準化,消費者對機款的更新換代速度反而放慢。
至於可穿戴產品、智能家居以至物聯網等應用,他相信市場對其接納需時。在行業整體環境由爆發增長,步向所謂「慢牛年代」背景下,科技企業嚴控營運以至研發成本的投入,肯定是大勢所趨。
科網企業開支預算由鬆轉緊情況,其實亦可體現於企業研發投入方面,普華永道在今年初公布的「全球公司研發排名」報告顯示,一四年以科企為主的國際企業,其對技術研發的總投入按年只增1.4%,增長幅度遠較一一年及一二年的10.3%及9.7%明顯下降,調查更顯示,科研投入與科技公司的創意未必成正比,就以創意排名全球第一的蘋果公司,其研發投入只是排名全球三十二,至於其死敵南韓三星,研發投入雖然排名全球第二,惟企業創意排名,卻落後於Google及亞馬遜(Amazon)。
除了Google外,在過去幾年急速發展的阿里巴巴,其主席馬雲表明,阿里在業務持續擴展的同時,整體員工要控制在三萬人水平,一改以往因應業務擴展,持續增聘人手情況。晶片巨人英特爾(Intel)及個人電腦PC巨頭惠普(HP),近月均先後公布不同的成本控制計劃。
微軟最近亦加快重組虧損的手機部門,包括裁減7,800個職位。
泓福證券聯席董事林嘉麒認為,被視為擁有增長型業務的科網企業極力控制成本,與科網企業估值偏高,管理層要以實際盈利回應投資者訴求有直接關係。
林嘉麒解釋,經過近幾年科技創業潮後,市場已擁現大量可供收購的新技術,出於投資回報效益及市場整合,超級科企可透過向外併購,獲得新的技術力量,以求在降低帳面營運成本的同時,可有效維持企業能力與科技創意。此舉亦正好解釋,騰訊(00700)及阿里巴巴等內地科企,在業務已擴展至相當規模的同時,仍繼續以近似創投基金的方式,持續對新創科企進行投資。
微軟:重組手機部門,包括裁減7,800個職位
Google:大幅減人手,今年首季新聘人手按年大減25%
阿里巴巴:4月向員工表明,員工數目控制在三萬以內
亞馬遜:收購網絡晶片商以降低成本
英特爾:6月宣布涉資3億美元縮減開支計劃,削減人手為主要戰略
惠普:6月宣布涉及20億美元成本控制計劃,包括轉聘海外人手及針對技術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