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U:三地學子「港」理財心得

在大學校園,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總有一位在附近。除了溝通語言不同外,原來大家的理財態度亦迥然不同。香港物價高企,衣食住行樣樣貴,本地生以至來港留學的台灣及內地大學生,如何改變個人消費習慣,同時為資產增值呢?

內地:Rebecca:驚訝香港「大花筒」文化

內地人購買力高人所共知,但原來當中有部分學生是因為感染到香港的購物文化,而改變個人消費模式。來自雲南的Rebecca來港三年,對香港學生的購買欲大感驚訝。

她說︰「內地人的消費力高,但不是胡亂花費。來到香港,認識的香港朋友都很喜歡購物,令以前不常逛街的我都改變了。而且我發現香港男生也很喜歡扮靚,投資外表,與內地男生截然不同。」

月供壽險定額儲錢

她表示,香港物價高,交通費及飲食開支都較內地的昂貴,每月平均花費四千至五千元。由於內地生來港讀書不能工作,即使做暑期實習亦沒有收入,故她一直靠家人支持生活支出。

她指自己會盡量節省日常使費,惟每月沒有固定的儲蓄金額。因此,她在朋友介紹下買了一份人壽儲蓄保險,每月供逾500元。

很多內地生都希望留港工作,Rebecca亦不例外。她稱,畢業後會留港找文職工作,惟面對本地租金上升壓力,恐怕未能應付沉重的生活負擔。她稱,投資十分重要,但暫時仍花費家人的錢,故不想胡亂做買賣,待畢業後才考慮買股票。

樹仁大學社會學系四年級

每月支出:4,000至5,000元

個人投資:人壽儲蓄保險

台灣:Angela:儲錢揸印尼盾等升值

來自台灣的Angela在印尼長大,父母在印尼爪哇島擁有土地,讓她能在溫室中成長。雖然她的生活無憂,但對儲蓄及投資亦有個人想法。她表示,她日常用品以入口貨為主,印尼的入口貨品種類不及香港多,而消費習慣亦遠追不上香港的生活指數。由於香港的物價高昂,Angela在本地的每月使費高達七千至八千元。

港物價貴 嚴控支出

她舉例說︰「香港普通一個午餐索價50元,在台灣已可以吃到麻醬麵、臭豆腐、餛飩湯、鹽酥雞再配珍珠奶茶。在印尼亦可於餐廳吃到兩碗麵,或相等於小攤檔的四碗牛丸麵。」

Angela每月使費較本地學生多,幸好她亦有儲蓄習慣。她指,自己會把父母匯給她的部分美元留起,不兌換成港幣,以控制支出,另亦每月儲約二千元港幣。除了儲蓄,Angela亦有買印尼盾作長線投資。她表示,印尼盾於過去十年已經升值很多,但料未來仍有上升空間,「中國內地的商人近年有意在印尼發展地產事業,我相信日後印尼的經濟將會急速發展,印尼盾仍具升值潛力。」

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系二年級

每月支出:7,000至8,000元

個人投資:印尼盾儲蓄

香港:Stephen:籌募基金搞社企扶貧

Stephen可以說是本地的天之驕子,大學一年級取得優秀成績,故決定修讀多一個學位,裝備自己成為日後的商界俊彥。年紀輕輕的他不像其他大學生兼顧上莊和兼職,反而投放時間在投資及設立社會企業上,希望回饋社會。

他表示,外國十分流行代用咖啡,即付兩杯咖啡的價錢,留一杯給未能負擔一杯咖啡的人。他希望把這樣的分享文化傳入香港校園,故於大學一年級籌備一間以代用朱古力奶為概念的社企,亦於年內在校園推廣代用文化。他說︰「我們會在校內售賣朱古力奶,鼓勵同學付兩杯的價錢,留一杯給其他人。」他指,同學所買的代用朱古力奶將會送給貧困孩子享用。

代用朱古力宣傳、生產等都需要錢,大學生又何來資金?Stephen表示,他們的社企成立了一個種子基金,現已有十萬元,當中他投放了五萬,餘下是向朋友籌募的。他說︰「種子基金的資金用來投資,我跟其他基金成員會定期分析和討論買賣哪些股票,為基金增值。」

股票投資年賺三成

他表示,現時有十萬元儲蓄,會利用部分儲蓄進行投資,持有的騰訊控股(00700)及香港交易所(00388)今年表現不錯,獲利三萬,另之前短炒中國3D數碼(08078)亦令他賺逾兩萬。

他稱,投資回報平均一年為30%,而每月大約使費為5,000元,回報高於支出,故再沒有儲蓄習慣。

他指,每日都會花約三十分鐘留意大市走勢,一直以基本因素及技術分析去選股,現手持騰訊、港交所及國家聯合資源(00254)等股份。

香港大學會計及財務學系、商業設計及創意產業管理學系二年級

每月支出:5,000元

個人投資: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