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追星族:銘基:入股中國良機

正當歐債危機、美國經濟困局、中日地緣政局糾紛等因素,仍困擾投資前景時,銘基國際投資總監何如克(Robert Horrocks)相信,銘基最喜歡的一種投資叫做「人棄我取」,並稱當中國股票的估值,比起本輪危機的源頭歐洲股票還要低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二○一三年將會是「買入年」。

對於二○一三年的經濟前景,何如克指出,從市場的價格似乎正在反映一個「共識」,就是歐美經濟仍然充滿變數與不明朗的前提下,中國經濟今年將「難免」同樣「疲弱」;但憑藉其投資亞洲多年的經驗來看,很多時候當普通投資者、或「市場」感到憂慮時,就是他感到興奮的時候。

市場對華太多憂慮

他指出,現時投資者對中國的憂慮太多,既憂慮銀行體系的壞帳問題、又擔心出口減慢、內需未熱之下,經濟增長無復舊觀;但他們都忘記了,即使中國在未來5至10年,只能以7至8%的速度增長,雖然已不是過去十年接近10%或高於10%的誇張增長,但這種增長幅度仍較大部分主要經濟體、甚至較大部分新興經濟體增長還快。

而且,內地居民的生產力在過去20年出現大幅提升,並帶動薪金水平上漲,即使經濟增長無復以往幾乎年年「破十」的興奮,但消費及生活水平的增長,會令中國更快完成經濟轉型,產生更多機會。

同時,從估值上看,中國股票一三年的預測市盈率,比起本輪危機的源頭歐洲還要低,但投資者還在憂慮政策風險,反映投資者對中國股票,仍抱持一種相對「悲觀」的態度。

三大理據睇好內地

何如克稱,綜合以上三點,即使自己並沒有水晶球,以預測中國股市一三年是升是跌,但中國沒有超出本土生產總額的負債,經濟增長速度又排於世界前列,已足以讓他深信,他眼中的中國是「機會之都」,又正值估值低廉期,二○一三年將會是買入中國的好時機。

他又認定,若在今年年頭計劃長線買入「中資股」,首選是與內需相關的消費板塊(包括耐用消費及日常消費)、醫療保健類及金融產品類等;其次則可能是涉及生產力提升概念,包括一些機械板塊及科技板塊,企業會積極研發技術及自動化機械以提升生產力。

記者:陳峻

攝影:孫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