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琪技:推進債市發展惠市民

在上月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由於超額認購不多,認購44手或以下的香港居民,均可全數獲發所申請的手數,佔整體申請人數的絕大部分,至於大手認購的市民則最多可獲發45手。在申請期內共收到15.5萬份有效申請,申請本金總額達131.5億元,當局最終發行額為100億元,超購0.3倍。

iBond體現對通脹預期

值得留意的是,iBond雖然在交易所掛牌,但一如其他上市債券,如果透過配售銀行持有債券,會在場外進行交易,交易所並不能直接處理買賣,投資者如果要在二手市場吸納iBond,需要先在銀行開設投資戶口,當客戶作出要求,莊家將提供買入或賣出價,但每家銀行會根據自己客戶的供求而釐定價格。只有透過香港結算公司及證券經紀持貨,才會在交易所買賣。

今次iBond的年期為3年,以坊間預期下半年通脹率約5%計算,首日掛牌升6.7%已相當於「預支」超過一年的票息,意味着若以此價格入市,理論上只能賺取餘下兩年的息率;倘若期間通脹率仍維持於5%的偏高水平,則孳息率僅約2.5厘,如果通脹今年已經見頂,並隨後回落到3至4%,孳息率更會降至不足2厘。當然,iBond備受追捧,某程度可體現為市場對本港未來通脹上升的預期,孳息率看升不看跌;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機構投資者未能一手申購,而市場上其他穩健的抗通脹選擇亦不多,尤其是在全球低息環境下,加上近日市場風險胃納降低,任何保本產品也具有一定吸引力,即使iBond債價上升導致回報率下跌,但無論對於海外投資者抑或傾向保守、有閒錢的本地投資者而言,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創新產品迎合社會需要

iBond成功上市,既大大刺激了本港債券市場的發展,亦有效利用了金融方式幫助市民抗通脹(甚至跑贏通脹),不但肯定了其功能,更有利於日後繼續發行相關產品。事實上,乘着iBond東風之便,一方面應繼續推進債市發展,例如發行更多種多樣的債券,尤其是人民幣債券,並直接在港交所的人民幣交易系統上掛牌,相信這可進一步激活本地債券二手市場,並為市民提供更多穩健的投資選擇;另一方面可考慮推進其他金融創新產品以緩解社會上的不同需要,例如已推出透過逆按揭方式以房養老的「安老按揭」,以及尚待出台、協助創業者融資的「小型貸款」等,從而更好地發揮及加強本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推進社會民生發展,好讓金融業進一步服務市民,而市民亦可從金融業多元發展中得到好處。

創盛理財董事 陳寶琪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