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新公布,計劃於市場上出售50萬噸大豆、120萬噸玉米以及75萬噸小麥。消息傳出後,芝加哥農產品價格即時下跌,令原先經已疲弱的農產品,面對更大的沽售壓力。
抵銷利好消息
近期美國中西部的天氣非常理想,十二月的玉米期貨價格,經已由470美仙大跌至330美仙,而十一月大豆價格也由1,100美仙跌至900美仙。
本以為美元轉弱以及股市氣氛好轉有望扭轉弱勢,但中國「沽貨」的消息看來已摧毀價格回升的「初芽」。在需求疲弱的影響下,中國大豆油榨壓商的營運利潤經已跌至負值,究竟中國政府會否以「平貨」支持他們的營運,將是影響大豆價格走向的重要關鍵。
原油庫存上升
因應國際油價變動,中國政府於六月先後兩次調高成品油價格,開始令市場擔心價格上揚對需求所帶來的衝擊,而中國兩大油企的庫存上升,的確又反映這個憂慮。
從數字可見,中國六月份燃料出口量按月及按年分別上升43.9%及36.3%,若本土需求真的殷切,哪有出口增加的道理呢?上周五的消息指出,中國煉油廠的設備使用率創紀錄新高,應是利好消息,但更多投資者擔心,中國油產品庫存高企將最終令使用率回落,也抵銷對油價的刺激作用。
倫敦銅庫存一周內增加近7,000噸,預約提貨通知更跌至3,000噸左右,反映庫存自四月中開始的跌勢,可能接近尾聲。即使中國六月銅入口創新高,但大部分應是於四月及五月時「點價」的付運。
推低商品價格
上海銅價因庫存多及需求減弱而回落,導致兩地銅的差價已不吸引,影響中國的購買意欲。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國因素可以將商品價格推高,投資者要注意也可以將商品價格推低。
油價62美元初見阻力,下一個重要阻力於64美元,並同時留意投機性長倉於CFTC提出收緊商品期貨市場監管後的變化。金價似乎上升動力欠奉,實金買盤未見高追,若未能突破942美元,可考慮部署價格回落至912美元目標。
亞達盟環球期貨副總裁 潘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