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種族歧視示威烈火不熄,種族問題成為總統選舉其中一個最熱門議題。特朗普日前為威斯康辛州十七歲青年向示威者開槍一事辯護,稱他是因自衞才開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一改之前的風格,開足火力猛轟,在一次演講中提及特朗普的名字達三十多次,批評對方分化國家和挑起暴力,直言「特朗普在這四年來是有毒的存在」。
人們可以看到,隨着反種族歧視及反警暴在美國遍地開花,支持特朗普的右翼團體亦不甘示弱,其中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反種族主義示威,持續至今已經三個月,並演變成反警暴和特朗普支持者之間對峙的僵局。雙方近日爆發流血衝突,導致一名極右組織「愛國者祈禱」支持者死亡。特氏狠批民主黨籍波特蘭市市長惠勒,指摘對方容許暴力充斥,並提出派聯邦部隊前往當地執法;拜登則反唇相譏,反指特朗普未能制止其支持者挑起衝突。
正如在婦女墮胎權利問題上,自由派舉起「擁護選擇權」(pro-choice)的大旗,保守派則自詡是「擁護生命權」(pro-life),雙方壁壘分明,各不相讓。非裔黑人被警槍擊甚至射殺,自由派固然大罵「種族歧視」,保守派卻視為「法律與秩序」問題。特別是個別城市的示威,的確有部分不法之徒打砸燒,讓保守派「反示威」更有底氣,再加上特氏不斷抹黑民主黨有意推動「停止向警隊撥款」,更引發保守派的危機意識。
眾所周知,特朗普靠分化民眾、鞏固基本盤撈取政治資本,但民眾內耗內鬥的對抗文化之所以「茁壯成長」,乃美國人的「共業」,民主黨絕對不能置身事外。舉個例子,年前特朗普推動非法移民「零容忍」政策,導致家庭骨肉分離,民主黨眾議員沃特斯就曾呼籲民眾「圍堵」特朗普政府的官員,讓他們不管到餐廳、加油站或百貨公司,都不得安寧,結果民眾「踴躍支持」,國土安全部前部長尼爾森偕家人到餐廳用膳就被驅離。一場大選,候選人將對方視如煽動暴力的「國家叛徒」,民眾間又怎可能不互相視如寇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