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兩棲動物「玻璃蛙」因其皮膚透明而得名,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近日研究發現,玻璃蛙的皮膚其實只是半透明,而且是為了保護自己,隨環境轉變的偽裝機制。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專研兩棲動物生態的學者巴尼特(James Barnett)領導的團隊,拍攝逾五十隻在不同綠葉和白色背景的玻璃蛙影像,然後以電腦模擬捕食者或人類視覺能力辨識,結果發現玻璃蛙的感知亮度因應不同背景改變。在另一項實驗,團隊讓人類參與者在電腦合成影像辨認出透明程度不同的玻璃蛙,結果所有人都較快發現不透明玻璃蛙。
研究人員之後測試玻璃蛙的透明偽裝機制對在野外生存是否有優勢。他們用水凝膠及食用色素,製作數百隻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假玻璃蛙,放在厄瓜多爾玻璃蛙普遍棲息的地方七十二小時。結果,半透明玻璃蛙被捕食者吃掉的數目明顯較少。有關研究上周五刊於《國家科學院學報》。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 爆料熱線: | (852) 3600 3600 | 電 郵: | news@opg.com.hk | 網上爆料 |
傳 真: | (852) 3600 8800 | 手機網站: | m.on.cc | ||
SMS: | (852) 6500 6500 | MMS: | ireport@on.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