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莊 變侏羅紀

河北承德市文物局和北京中國地質大學上周五(6日)召開記者會指,來自中國、美國、澳洲的學者在清代皇家園林、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內的鋪路石板,發現逾三百處侏羅紀恐龍足迹,且足迹狀態保存良好,對研究恐龍演化和地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價值。

來自三國的考古團隊在考察中發現了一個多元化的土城子恐龍動物群,該群體是由蜥臀目組成,其中又以獸腳類、鳥類佔絕大多數。新發現佐證華北的恐龍演化紀錄具連續性,由燕遼生物群開始到土城子足迹動物群,發展至熱河生物群。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稱,從避暑山莊地面的大量無脊椎動物遺迹來看,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的世界,應該是一片較為平靜淺水湖畔,有着平坦的沙地,成為各種小蟲與恐龍能留下足迹的先決條件。

足迹化石包括兩趾印痕、三趾足迹和圓形腳跟等,相信留下足迹的恐龍有雷龍、盜伶龍等。化石來自承德麻地溝,麻地溝已於二○○一年成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一九七九年至八○年代初,避暑山莊及附近八所寺廟的修建,均使用了麻地溝的石板。

成果登國際古生物期刊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邊寺廟均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更是中國首批5A級景區。避暑山莊發現恐龍足迹一事過去備受關注,惟一直未得到官方權威機構證實,最新研究成果終於登上國際知名古生物學期刊《白堊紀研究》。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