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說:山西大同銅鏡展 細數各代工藝

位於山西北部的大同,是北魏的國都,遼、金兩朝的陪都,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該市的博物館近日舉辦展覽,展出逾一百五十面從戰國到明清時期的銅鏡,包括有名的唐代花枝鏡、宋代人物觀瀑圖鏡、遼代八曲雲龍紋鏡,以及金代雙魚餃人紋鏡。

銅鏡傳說起源自軒轅黃帝,早期以實用的圓鏡為主,外形簡樸、鏡身較薄,而直徑也較小。春秋戰國時期工藝發展迅速,銅鏡開始雕上山字紋、龍鳳紋、花葉紋等。漢代以降,神仙故事、瑞獸人物、花鳥水月均可見於鏡背。直至清中末葉,銅鏡才漸被玻璃鏡取代。

至於如何判斷銅鏡好壞,隋代的無名氏菱花鏡有銘文謂:「照日菱花出,臨池滿月生。」好鏡在陽光下能透視菱花的花紋,供大夫修整衣服、家眷化妝。傳世最早的銅鏡,是在甘肅青海發現的齊家文化玄鏡(圖),距今約四千多年。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