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有望解決沙特與卡塔爾危機的第三十八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日前慘淡收場。卡塔爾再度受到羞辱,而沙特與阿聯酋另起爐灶,建立新的經濟與軍事夥伴關係,原本同聲同氣的海合會名存實亡。
成員包括沙特、阿聯酋、巴林、科威特、卡塔爾、阿曼等國的海合會,是波斯灣地區最強大的國際組織,這幾個國家過去三十多年在海合會上協調立場,就地區局勢和能源政策對外發出統一聲音,有過一段親密無間的黃金歲月,但隨着沙特指摘卡塔爾採取親伊朗政策之後,海合會內部出現巨大的政治裂痕。
今次海合會的東道主科威特,原本想通過主辦會議,重新撮合卡塔爾與沙特等國的關係,沒想到卡塔爾國王來了,沙特、阿聯酋、巴林的高層卻沒有參加,沙特出席的並不是皇室成員,而是沙特外交部長朱比爾;巴林只派出副總理;阿聯酋沒有派出重要的部長。會議原本計劃舉行兩天,但在第一天就草草結束,而且沙特和阿聯酋特別在會議當天宣布建立新的經濟和軍事夥伴關係,相當於拋開海合會另搞一套。
顯然,科威特今次斡旋失敗。沙特、阿聯酋對卡塔爾拒不「改正錯誤」餘怒未消,再度關閉了與卡塔爾和解的機會窗口。卡塔爾近年的外交政策在中東地區「特立獨行」,它支持穆斯林兄弟會和哈馬斯等組織的立場,與沙特、埃及等地區大國存在較大分歧;它與伊朗一直保持良好關係的做法,也令一直視伊朗為敵的沙特頗感不快。在利雅得看來,卡塔爾奉行「小國大外交」,試圖與沙特爭奪海灣領導者地位,屬於大逆不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出現兄弟鬩牆風波之後,海合會成員恐怕難以再一致對外,海合會對地區問題的影響力也將日漸減弱。因此,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海灣阿拉伯國家內部將缺乏有力的協調機制與平台,這將招致域外國家對阿拉伯事務更為頻繁的干涉與滲透,這或許會對中東地緣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的油氣能源價格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