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委會日前在瑞士洛桑舉行的會議上作出決議,鑑於興奮劑醜聞,俄羅斯將不能參加二○一八年平昌冬奧會。這是繼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之後,俄羅斯再度遭到公開羞辱。
俄羅斯國內有觀點認為,體育的背後離不開政治角力,國際奧委會的決定是在美國壓力下作出的,這是將奧林匹克運動拖入了冷戰。這個觀點並非空穴來風。俄羅斯曾指摘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的調查報告誇大其詞,並聲稱有美國情治人員提前接觸尚未公布的報告,並有可能參與確定報告的基調與內容,認為這是西方自烏克蘭危機對俄實施經濟制裁後的政治制裁,目的是在國際範圍內孤立俄國。
事實上,西方利用體育事件羞辱俄羅斯已不是第一次。數年前,因為俄國通過了一個被認為是歧視同性戀的法案,索契冬奧會的舉辦權險被取消。上屆歐國杯期間俄英球迷毆鬥事件,其後上升為外交風波,變成俄國和歐洲之間的政治罵戰。俄羅斯體育界成為西方肆意玩弄莫斯科的工具。
其實,運動員服用興奮劑問題,是各國體育界普遍性的頑疾,無論是發展中國家抑或是發達國家的運動員,都出現過類似問題,相應制裁也只是針對運動員及教練,並沒有上綱上線到針對國家的地步。俄羅斯黑客就曾曝光,有四十名知名運動員獲得國際反興奮劑機構的許可,服用了含有違禁成分的藥物,當中不少人是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金牌得主,比如美國體操運動員比莉絲及英國運動員羅拉卓治等。
國際奧委會過往一直被認為是公正客觀的體育組織,但經此一役讓世人意識到,這個國際組織其實黑幕重重,也是受到美英等西方國家的集體操縱,那些表面上公正的反興奮劑行動其實也是有選擇性的,對美英運動員往往網開一面,而對美英選中的國家則斤斤計較。體育運動看似單純的競技比賽,實際上政治無處不在,在西方掌握話事權與國際規則的大背景下,奧運會亦是美國用來對付俄羅斯的利器。但個性倔強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是絕對不會甘心受辱的,好戲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