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以關係正常化 抱團取暖抗伊朗

土耳其和以色列定於本月二十六日舉行會議,宣布兩國關係正常化。面對劇變的中東格局,原本交惡六年之久的土以雙方終於握手言和,抱團取暖共同對付最重要的對手伊朗。

以色列二○一○年攔截赴巴勒斯坦加薩地帶援助船,導致十名土耳其人死亡,土耳其隨後與以色列外交關係降級,兩國關係陷入低谷。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為兩國關係正常化設定三點前提條件。第一,以色列政府就攔截援助船致土耳其人死亡事件道歉;第二,以色列政府要對死者進行賠償;第三,以色列解除對加薩地帶的封鎖。

從去年開始,雙方代表團經過一系列談判,終於就一系列問題初步達成協議:以色列同意在加薩地帶建成一所急需的醫院、一座全新發電廠和一座海水淨化廠,土耳其則經由以色列阿什杜德港向加薩提供援助物資,而非直接運入加薩。雙方各讓一步,一笑泯恩仇。

土以雙方接近,更重要的是現實利益需要。土耳其目前內憂外患,內有庫爾德工人黨武裝的「起義」,外有伊斯蘭國武裝的「反目」,以及因擊落俄羅斯戰機而與俄方交惡,加上敍利亞問題與伊朗不睦,以及因難民危機與歐盟爭吵,土耳其面臨的戰略環境全面惡化,埃爾多安急需一些外交突破來改善外部環境。

美國撤出 沙特中衰

以色列的外部環境也很惡劣,一直處於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近期又因為伊核問題與盟國美國的關係每況愈下,而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早前更表示,以色列是伊朗頭號敵人。在此背景之下,改善與土耳其的關係,有利於以色列爭取更多的外部援助。

目前中東格局處於大調整大分化階段,美國從中東逐漸撤退,改變了中東的力量平衡,沙特內部政局不穩,加上在也門、敍利亞問題上遭到挫敗,以及國際油價下跌的衝擊,國力已大不如前,埃及自顏色革命之後一直專注內部事務進行自我療傷。相比之下,伊朗自伊核談判結束之後,國際環境大幅改善,法國、南韓等外國領導人紛至沓來,經濟增長迅速,假以時日,很可能成為中東首屈一指的強國,在此背景之下,土以抱團取暖也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