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國務院之稱的國家發改委又傳出司局級官員被查。作為中國權力最大的部委,發改委批發生產貪官,主要是審批制惹的禍。
據報道,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前司長曹長慶在首都機場被帶走調查。價格司是發改委的重要職能部門,負責對包括電價、水價、油價等壟斷商品和公共服務的價值進行審核和監管。曹長慶擔任價格司司長達七年,雖然職務不高,但由於崗位核心,決定很多壟斷企業的生死,因此擁有巨大的腐敗空間。
從劉鐵男、許永盛、郝衞平、王駿、魏鵬遠、梁波、張東生、熊必琳再到曹長慶,發改委已爆出九名廳級以上貪官。這一連串名單背後,其實是發改委無遠弗屆的權力,中國各地方政府主導的基建項目,從機場、鐵路、碼頭、電廠到高速公路,再到國有企業發債、壟斷商品價格的確定、大型企業的併購等,很多都要由發改委批准。
地方政府只有拿到發改委的審批才能開工建設,也才能獲得銀行貸款。正因如此,發改委成為各地政府「跑部錢進」的主要目標,在地方耀武揚威的省長、市長到了北京,對發改委處長、司長們點頭哈腰,極盡逢迎巴結之能事。廣東一位副市長曾抱怨,到發改委辦事連個座位都沒有,只能在走廊排隊。發改委官員的囂張氣燄由此可見一斑。
溫家寶擔任總理期間,推出四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一系列基建項目都要發改委審批,而手握大權的官員從中上下其手,雁過拔毛,誰上貢多,就將項目優先批給誰。有些人更是膽大包天,居然要求地方返利,每批一個重大項目,就要收取百分之三的好處費;還有一些人通過推薦項目建設方或材料供應方的方式,大肆受賄。主管全國煤炭基建項目的魏鵬遠被調查時,家中搜出上億元現金。
毫無監督的審批制是國家發改委批發貪官的根源,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有哪個人能坐懷不亂?還不是個個近墨者黑。事實上,發改委已變成貪官的培訓基地,往往一個一清二白的大學生進去,不用幾年時間就變成貪墨成性的大貪官。
加強監督、限制審批是遏制發改委官員腐敗的良藥,可笑的是,發改委的反腐卻反其道而行。早前發改委組織二百多名司局級官員前往監獄,讓那些身陷囹圄的貪官現身說法,進行震撼教育。這個場面雖然當時觸目驚心,但恐怕一回到辦公桌,這些官員便將那些警告拋諸腦後。
從近年的情況看,發改委不僅沒起到調控宏觀經濟的作用,反而是導致各地重複建設、產能過剩的罪魁禍首,這樣的機構應該一撤了之,以平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