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講清講楚 毫不含糊

二○一八年即將過去,市民翹首期盼兩個月後的財政預算案。因應今年二月預算案派糖不均,最後要「補鑊」向合資格市民派發四千元平息民怨,外界關注新一份預算案會否再度向市民直接派錢,然而,在中美貿易戰陰霾下,作為外向型經濟的香港亦受到波及,難以獨善其身,加上樓市開始調整,港府盈餘可能大不如前。

身為行會成員的立法會議員黃國健疑提早「放風」,稱據他了解,政府今年財政盈餘較去年大幅減少,只及去年約三分之一,相信不會「大派錢」,促請政府「精準扶貧」。

黃國健的言論實在是可圈可點,原因最少有三個:第一,黃貴為行會成員,是政府決策核心一員,斷估不會就盈餘「亂估」一番。第二,黃公開透露得悉的盈餘估算數字相當具體,若然按照上年度盈餘為一千三百多億元,換言之,據他掌握推算的財政盈餘為四百多億元。第三,黃打開口牌稱不會「大派錢」,似乎是為政府減輕派錢的政治壓力,因為多個政黨事先張揚,如果政府財政情況許可,歡迎繼續以直接派錢方式讓市民分享成果。

說到底,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應對是否派錢講清講楚,毫不含糊,因為歷史經驗歷歷在目,約一年前,當被市民問及會否直接派錢時,他沒有一口回絕,而是笑稱要「諗諗,都要計數」,自此,政黨團體要求派錢的聲音一發不可收拾,引起無限聯想,最終港府亦因盈餘太多且派得欠缺章法而「出事」,要向合資格市民派四千元「收尾」。

不過,親建制陣營提早期望管理是一回事,市民亦有合理期望,一來政府有「估錯數」前科,會否盈餘「低開高收」,一日未揭盅一日未知結果;二來派糖不應因盈餘多寡而受到限制,應派則派,利民紓困的原則不應偏廢,港府如何拿捏平衡市民期盼,又是一次政治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