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本報檢測康文署飲水機 污糟過家坐廁惡菌量高44倍

為加強全民「走塑」,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將於公共場所加設五百部飲水機。但本報記者日前巡視康文署轄下場地飲水機,並隨機抽取六個飲水機出水口的樣本,交予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檢測,結果所有樣本均驗出大腸桿菌及金黃葡萄球菌,有樣本更含高達每毫升五萬五千個細菌菌落(CFU),較家用坐廁的含菌量高出四十四倍,專家擔心飲用水亦含惡菌;有濾水芯及紫外光燈亦逾期未換。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欠缺透明機制監控飲水機水質,又應淘汰傳統噴射式飲水機,雙管齊下保障市民健康,方可增加市民對飲水機信心,使未來增加的飲水機用得其所。

日前記者於康文署轄下多區康樂設施,包括運動場、體育館、公園等,巡查了近三十多部飲水機,並在六個飲水機出水口處,用經消毒的棉花棒抹取樣本,再即時交予浸大檢驗,發現全部樣本均驗出大腸桿菌及金黃葡萄球菌。

當中以鰂魚涌公園的樣本最嚴重,驗出最多每毫升五萬五千個CFU,其次為灣仔修頓遊樂場、深水埗通州街公園壁球中心、荃灣海濱公園、旺角麥花臣遊樂場及馬鞍山體育館的飲水機,惟最少亦驗出每毫升一萬五千個CFU,較早前有測試驗出家用坐廁有一千二百個CFU為高,衞生情況更惡劣。

僅換芯兩個月 仍含菌最高

此外,記者亦發現含細菌量最高的鰂魚涌公園內飲水機,濾水芯及紫外光燈均標示在今年八月才更換。

負責是次檢驗的浸大生物系研究員梁浩文表示,超標數字令人憂慮,推測是細菌在喉管內形成細菌膜,加上有市民不適當用手或口直接接觸飲水機。他表示過濾水並未有高溫消毒,建議要定期檢查喉管及更換出水口,免受感染。

「就算以前驗水喉水都冇咁高(含菌量)。」香港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教授王寧添直指,飲用水不應該存在大腸桿菌及金黃葡萄球菌,雖然市民應該不會接觸出水口,但飲用水經受污染源頭流出都有機會帶有病菌,「既然(在出水口沾抹)都撩得出,咁流出嚟嘅水確實有一定風險。」

飲水機含「濃菌」,與康文署未有妥善檢查飲水機不無關係。其中深水埗通州街公園壁球中心女廁門外飲水機的紫外光燈到期更換日期寫上今年二月,但至今未換。

事實上,該署轄下飲水機的衞生情況一直為人詬病。一四年,二十七名小學生疑因飲用大埔海濱公園內飲水機的水後,集體染上急性腸胃炎。

記者巡視亦發現,部分市民使用飲水機時欠缺公德心,有婆婆如廁洗手後,隨意將用過的抹手紙揉作一團,放在飲水機一角;在青衣海濱公園的緩跑徑,有市民跑步至汗流浹背,把掛在頸上的毛巾在水盆上沖洗。

噴射式不「文明」 增染病風險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指,飲用含大腸桿菌及金黃葡萄球菌的水有機會引致腸胃炎,患者會出現嘔吐、肚痛、發燒等病徵。另外,金黃葡萄球菌會導致皮膚發炎,膿腫或傷口感染。姚又稱幼兒及長者感染風險較高。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部門未有做好衞生監管,應成立專責小組監控飲水機水質,「應該一個月、或者兩星期驗水放上網,有個透明機制,清潔工有誘因做好啲,市民用飲水機都安心啲。」他又指現時傳統噴射式飲水機不「文明」,市民要靠近出水口才可飲水,增加細菌傳播機會,建議政府應全面淘汰。

署方:場地職員會定期清潔

康文署回覆,轄下場地設置超過一千三百部飲水機,共提供一千五百多個噴射式和四百多個非噴射式出水口,新裝設的飲水機均會先抽取水樣本化驗,確保符合飲用水水質才開放使用。飲水機一般設有過濾芯或紫外光消毒,場地職員亦會定期清潔飲水機,並根據製造商的指引定期檢查及更換濾水芯和紫外光燈,有需要時以一比九十九家用漂白水徹底消毒。該署並沒有備存過去五年有關飲水機水質或位置的投訴數字。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