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秋燥最緊要補水

夏秋交替,中秋過後,本港未來一星期將極度乾燥,日夜溫差大,不少人可能會突感易口乾舌燥,且有脫皮徵狀,這可能已是身體缺水徵兆,中醫稱為「秋燥」!中醫角度,「秋燥」會入侵人體,俗稱的「燥邪」會致咳嗽、失眠及便秘。註冊中醫師提醒,燥熱陰虛的人最易「秋燥」,他們忌食辛辣煎炸食物,宜多吃水果及補水,也應早睡早起,總之緩解「秋燥」,最緊要夠水。

誤當上火 狂飲涼茶反有害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註冊中醫師梁頌然表示,秋燥可分「溫燥」與「涼燥」,前者多出現在立秋至中秋期間,後者則出現在中秋至立冬的一段日子。由於秋天不時有乾燥天氣,空氣中濕度下降,「燥邪」就會易傷人體「津液」,令體內水分被抽走,傷及五臟六腑,當中咳嗽影響肺,失眠影響心臟,從而再導致其他疾病出現。坊間會將「秋燥」誤當人上火,並狂喝涼茶下火。不過,梁解釋,涼茶屬寒涼食品,對燥熱陰虛的人只會加重傷害,不宜飲用。

炎夏時,不少人愛喝凍飲消暑,但喝太多會令脾胃變弱,到秋天,就難以避免「燥邪」入侵。梁指在飲食習慣方面,現在是秋天當令之氣,應盡量避免進食辛辣及煎炸等燥熱食物,飲食上宜選擇潤肺清燥材料,如百合、蓮子、豆漿及蜜糖水等,而帶酸性食品可養肝和活肝,刺激人體分泌更多津液,橙、柚子等也是上佳選擇,但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當中糖含量,飲食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意見。

戒煙酒捱夜 心境保持平靜

生活習慣方面,都市人生活繁忙,特別是年輕人經常出外吃飯,多肉少菜,部分人又煙又酒,或有時需捱夜工作,都容易讓燥氣增加。

梁透露,曾有一位廿多歲女大學生表示喉乾咳嗽,「經常飲水都口乾」,經診斷後要處方滋陰潤肺藥物,如桑葉、枇杷葉、南北杏等服用,並敦促她要早睡早起,均衡飲食,燥熱問題才減少。梁又指,心理上要時刻提醒自己平靜,避免急躁,空閒時做適量運動,當中秋天最適合行山與散步,皆有助身心舒暢。

記者林祐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