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灘行動檢30年前膠樽

膠樽污染全球化的問題愈趨嚴重,有環保團體今夏在本港沙灘上檢獲三千多個海上廢膠樽,發現可口可樂公司的廢膠樽數量龐大,佔繁體字品牌廢膠樽總量的兩成三,即平均每檢四個膠樽即有一個屬於可口可樂公司,當中更檢到生產於三十年前的韓國可樂樽,該膠樽至今仍完好無缺。團體批評本港膠樽飲品的生產者責任制遲遲未推行,導致膠樽回收率長期偏低,敦促政府盡快落實膠樽飲品生產者責任制。

全球均受廢塑膠威脅,環境保護署資料顯示,本港塑膠樽的棄置量逐年遞增,一六年每日於堆填區棄置的塑膠樽為二百二十七公噸,較一五年的二百零六公噸,增加一成。環保團體「綠惜地球」今年八至九月期間,在本港十三個沙灘包括南丫島、東平洲及三門仔共進行十四場淨灘行動,收集到三千二百三十五個廢膠樽。綠惜地球發現,若按品牌劃分,可口可樂公司產品包括可口可樂、雪碧、飛雪及果粒橙等高踞首位,共檢獲三百二十八個該公司廢膠樽,佔本地繁體字品牌膠樽的百分之廿三點四。

難以分解 嚴重損生態

綠惜地球今年年初在東龍島更拾獲一個產於一九八八年的韓國可樂樽,樽身完好無缺,招紙上印有當年舉辦漢城奧運的標誌,並標有理想飲用期至八九年七月。另一個特別的收穫是綠惜地球在颱風「山竹」過後,於東平洲檢到的一點二五升雪碧膠樽,樽身印上「No Deposit No Return」(毋須按樽、毋須回樽)。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指出,該標語反映當年飲品拒絕回收膠樽的做法,推斷該膠樽來自一九七八年,屬於本港最早期的膠樽。

朱續指,行動發現海洋塑膠垃圾有增無減,年代久遠的膠樽更足以證明塑膠難以被分解,對地球的污染嚴重,製造該些膠樽的生產商更應該責無旁貸。本港膠樽飲品的生產者責任制遲遲未推行,導致膠樽回收率長期偏低,根據一六年的政府數據顯示,本港廢膠樽回收率僅為百分之八點五,遠低於其他推行了膠樽飲品生產者責任制國家的九成回收率。

他促請政府盡快落實膠樽飲品生產者責任制,而飲品生產商,尤其是全球飲品業龍頭公司,應肩負起企業責任,帶頭加快減塑進程。

環署:擬設智能回收機

環保署回應指,政府於去年十月就塑膠容器的生產者責任計劃委聘顧問展開研究,顧問初步建議將來的生產者責任計劃,可透過現金回贈並考慮使用智能回收機,鼓勵公眾回收。政府目標是於今年年底先完成研究及評估塑膠飲料容器實施生產者責任計劃,以訂出下一步的工作以及時間表。

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回應指,明白飲料包裝的問題,該公司與其他持份者均有責任解決。該公司在今年初重整可持續包裝的全球策略,目標在二○三○年前,實現每使用一個包裝,協助回收一個樽及罐裝產品作循環再用。

記者 陳錦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