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日日練跑,表現仍停滯不前,何解?物理治療師解釋,跑手未能進步可能與核心肌肉鍛煉不足或體內乳酸水平有關,因此透過訓練去調整體內乳酸水平,有望提升表現,加強核心肌肉力量,亦有助減少跌傷和損傷風險。有業餘跑手發覺十公里跑時,尾段成績始終難尋突破,後經調節乳酸水平及加強肌力培訓,整體時間足足快了五分鐘,有望衝破五十分鐘大關。
多項馬拉松、半馬拉松及十公里長跑賽事未來半年相繼舉行,要爭取佳績,挑戰自己,現在已是啟動訓練計劃的時候。不少人以為,核心肌肉就是指腹部「六舊腹肌」,但註冊物理治療師羅玉雄解釋,核心肌肉大多是外表看不見的肌肉,位於深層,如夾在脊椎之間的多裂肌;在兩邊腰側,幫助跑步時身體擺動的腹外斜肌,以及骨盤底肌。
羅稱,核心肌肉的作用是穩定動作,使大肌群及四肢更易發力,也可用來配合作深蹲及舉重動作時更穩固,減少受傷機會。有外國文獻指,適度鍛煉核心肌肉,有助讓背部和上肢整體受傷數目減四成二。當受傷減少,運動訓練會更穩定,間接更順利改善表現。
除了訓練核心肌肉,透過控制體內乳酸水平都有助提升運動表現。另一註冊物理治療師方曉輝表示,進行劇烈運動時,體內乳酸會積聚,氫離子量同時會上升,肌肉酸度因此增加,產生疲勞,導致難以發力的情況。
現時,不少運動愛好者會以乳酸強度作為訓練強度指標,方說,以乳酸作指標須視乎自己正接受何種類型的運動訓練,短跑適宜提升乳酸至高濃度,相反長跑若乳酸濃度高,有機會導致疲勞影響表現,因此準備長跑比賽,就不宜提升乳酸。
方透露,一名四十多歲業餘男跑手發現鍛煉十公里跑多時,但路程到尾段所做出的時間始終沒進步,於是向物理治療師諮詢意見。後來經驗血及體能分析,方建議他嘗試增加乳酸濃度,配合核心肌肉鍛煉加穩步履,經三個月持續訓練後,原本要五十六至五十八分鐘完成的賽程,可加快至約五十分鐘跑畢。
總括而言,羅玉雄提醒跑手如欲提升長跑表現,要靠科學策略,切忌心急或鍛煉時間過長,否則有機會致肌肉勞損,引發足底筋膜炎,弄巧反拙。
記者戴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