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難解決 華焗買美大豆

中美貿易戰開打,波及全球各大經濟體,觸發世界貿易戰,本報特別設立「貿易戰圍觀」評論版,邀請專家、學者、政經界人士深入分析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及各行各業的影響,讓讀者從不同角度及切入點,加深對貿易戰的認識。

載有七萬多噸美國進口大豆的貨輪「飛馬峰號」,因未能趕及中國對美國大豆實施懲罰性關稅前到達中國,一度在大海兜圈近一個月,最終還是由中國買家付高額關稅,讓該船到遼寧大連港卸貨。事件好像告訴世人,中國現階段是離不開美國大豆。中美貿易爭端要靠談判解決,中國拒買美國大豆作為貿易戰反制措施,不但作用有限,在現階段還遇上「天時」不配合這一難題。

收成季節不能配合

理論上,中國不買美國的大豆,可以轉買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可是美國位於北半球,阿根廷和巴西位於南半球,寒暑剛好相反,大豆的收成季節亦是相反。即美國大豆處於收成期,正是阿根廷和巴西大豆的播種期。這一天時因素注定,若中國不購買收成季節的美國大豆,中國的大豆會面臨斷供。估計這亦是中美貿易戰剛開打,中方買家不惜付高關稅亦要買下「飛馬峰號」所載大豆的苦衷。

近日有報道指,俄羅斯準備在遠東地區,開墾一百萬公頃的土地,種植大豆以供應中國。此舉理論上有望緩解中國缺大豆的問題,實際上增加大豆的種植面積,未必能解決問題。中國的黑龍江等省都曾種植大量大豆,可是國產大豆不論質量和畝產數量都不及美國,最終導致國產大豆的成本遠高於美國。如果不能解決成本高、質量低這兩大問題,到俄國種大豆來解決中國大豆供應緊張,現階段似有點口惠而實不至。

中俄合作恐難持久

另外,現時中俄兩國因受到美國戰略擠壓,中俄可謂同病相憐,現階段會加強合作。不過,中國不能過多地期望俄國,因為中國與俄國從地緣政治來說是相衝突的。中國古代兵法有云「遠交近攻」,很難判斷中俄能否長期合作,畢竟作為相鄰的兩大國,最終無可避免競爭,甚至可能出現敵對的情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