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歧視不剷除 香港無前途

財政預算案公布向貧困家庭的學生派發二千元,及擬向N無住戶發放一次性津貼。不少網民隨即反彈,批評政府用納稅人的錢救助內地人。這種言論令人感到心痛,香港社會何時變得如此黑白不分,如此歧視?難道貧困家庭和N無住戶只有內地人?更重要是這些移居香港的內地人,他們已經是香港人,否則怎能取到香港政府的津貼。既然大家都是香港人,為何要有這種歧視?

自私自利 亂貼標籤

香港一直自詡為國際都會,無論是城市建設和管理,還是市民的質素,都比發展中國家高,所以有些香港人經常訕笑內地人的不文明行為,最近大家還在批評年三十晚的央視春晚小品節目歧視非洲人,譏笑內地人軟件跟不上硬件的發展。可是,從預算案這件事上表現出來的歧視行為,其實香港人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國際都會應該是一個包容的社會,人人互相幫助,可是香港連自己同胞也包容不下,這樣的社會還能稱為國際都會嗎?

向貧困家庭學生和N無住戶派錢,並不等於就是向內地新移居香港人士派錢,難道香港本地人沒有貧困家庭或N無住戶?無錯,部分內地新移民的經濟能力較差,會佔用香港一些社會資源,但到底他們是少數還是大多數,沒有數據就不應妄下判斷、隨意貼標籤,這樣對任何人都不公平。一聽到政府援助貧困家庭,就認為是向內地人派錢,這是一種武斷和偏見,是骨子裏隱藏的一種歧視。

認為政府救助基層就是向內地人派錢的人,其實是妒忌心作祟。他們見到別人獲得派錢,自己卻沒有,心理不平衡,但是攻擊政府救助貧困人士,又過不了道德那關,於是找來了內地新移民作為替代目標,這樣攻擊就理直氣壯了。這種手法其實是轉移視線,散播自己的自私心,是一種徹底的自私自利行為。自己不獲政府派糖,應該主動去爭取,而不是打爛別人的,大家一齊都沒有,這樣才開心。

香港近年不斷冒出仇恨內地人的情緒,無錢的內地人移居香港就被標籤為寄生蟲,來港就是來同香港人搶奪社會福利;有錢的內地人來香港就被標籤為蝗蟲,來港就是來掠奪香港資源,搶貴了香港物價,搶貴了香港房屋。但是,難道內地人就只有這兩種?難道內地人對香港丁點貢獻也沒有?香港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城市,許多香港人的祖輩、祖祖輩都是從內地移居到香港的,大家本是同根生,為何今日要互相歧視?

香港人如果不拓闊視野、更新觀念,最終只會在全球化下被淘汰。筆者一位從事投資銀行的朋友說,其公司招聘人手時都是全球招聘的,最近面試發現香港年輕人之視野,都遜色於新加坡或海外留學的內地人。香港年輕人眼中只有本土,只有自己,對於國際社會不聞不問,對於內地更是抗拒。譬如最近因不滿學校強迫學習普通話而佔領教員室的一些浸會大學學生,他們與外籍老師對話時口窒窒,英語一點也不流利,普通話又抗拒學習,這樣的學生將來還有多大的競爭力?

蒙蔽雙眼 喪失先機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孫女也要學中文學普通話,為何香港年輕人偏偏抗拒時代潮流呢?中國在世界舞台的地位必定愈來愈重要,香港本來有先天之利,可以利用中國冒起大展拳腳,可是因為一種莫名的仇恨情緒,蒙蔽了雙眼,也喪失了先機。

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中強調香港要成為人才的聚寶盆,要吸引各地人才到港發展,推動香港經濟發展。內地人才是香港吸引人才的其中一個重要來源,但香港如果不剷除這種歧視內地人的行為,一切努力只會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