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又「計錯數」,這一錯使得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市民滿意度評分,創了十一年以來的新低紀錄。陳司長錯計的,主要還不是庫房的年度盈餘,這一項年年必錯,市民早已見怪不怪。他更不該錯計者,是社會對全民派錢期望的熱切程度,民心最難計算,但必須去計,計不好這條數的人,根本不適合從政。
新一份預算案不能說沒丁點兒惠民措施,不少市民受惠的具體金額或許更是歷年之最,但滿意度評分仍要創十一年來的新低,是因為預算案的措施與市民期望有明顯落差。年年都會有市民期望派錢,政府或許不能年年滿足所需,但今年社會的熱切程度特別高漲,財爺卻似乎渾然不覺。
預算案發表前,本欄已指出,除澳門以外,就連一向理財審慎的新加坡也加入派錢行列,這是本地預算案第一個應「計算」入內的考慮因素。第二個因素是建制派的態度,過去,親中政黨往往親政府,政府派錢,他們支持;不派,也支持。但今趟不然,例如工聯會就公開與政府唱反調,要求庫房開倉,全民派米。正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滔滔民意不可侮,政府如果真懂計數,今年一定會選擇撫順民情,再次全民派錢。
或許陳茂波認為,他更能將錢用得其所,全民均派未必能最有效運用資源,故堅拒順從民意。但數不是這樣計的,錢有時該用作買糧食,有時該用作買民心。昔日秦國商鞅變法時為爭取民心,曾徙木立信。只要有人能將一根大木由城牆這邊搬到另一邊,可賞黃金十鎰,後來更加到五十鎰。有人照做了,商鞅依諾贈金,民心便一時大順。
只有愚蠢的政客才會計算五十鎰黃金可以接濟多少貧民,然後指摘用作徙木如何不值。這樣的人,不該跟他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