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融入珠三角

二○一七年,深圳的經濟規模超越香港;在此之前,北京與上海的本地生產總值也早已超越。香港從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富可敵國,到如今淪為內地一線城市「北上深」之後,歷史演變清楚明白。在改革開放前,北上廣三大城市及整個內地經濟均屬低估,發展潛力受政治因素(外強侵略、美國制裁)影響而發揮不出來。一旦美國減少制裁,中國再融入世界,千百年來的競爭優勢重新展現。其中深圳建市四十年便成為世界硬件硅谷,經濟大於香港,更屬世界的經濟奇迹,足以顯示中國潛在競爭優勢的深厚巨大。

當然,此消彼長包括了香港的不爭氣。不爭氣始自中英談判之後英國開放香港的地產市場和金融體系,開啟了香港幾十年經濟金融化、泡沫化之途。港英政府與特區政府是一脈相承的英國訓練的政務官主政,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鐵定回歸便不追求香港的永續發展,香港變作內地發展的寄生──依賴港商在內地投資的利潤、內地資金外流和內地發展的轉口貿易來支撐本地經濟的金融化、泡沫化,後者缺乏知識,投入便難以長久。

廣州、深圳以至珠三角和內地提供給香港新的機遇,香港要以本地紮實的資源條件服務內地的永續增長。一個例子是學習倫敦重建全球金融中心價值鏈的經驗,知識化、多元化和廣納人才、跨越任何邊界。倫敦是從金融區至全市、大倫敦、英國東南部、包括劍橋的全國創新中心,香港則是融入珠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