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預算案提出將促進香港與內地姊妹學校交流試辦計劃恒常化,並為每間參與學校增加津貼額。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日開會,多名議員關注教育局支援學生參與國際交流的資源少,促局方考慮將資助計劃擴展至其他海外地區。教育局提交的文件形容內地學生「勤樸、積極和自律」,有議員質疑此說法並不全面。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討論學校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情況,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指,本港學生參與國際交流的資源遠較到內地交流少,擔心長遠令本港學生視野狹隘,另一議員陳淑莊亦建議政府考慮將「姊妹學校計劃」的資助範圍擴展至海外學校。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表示,在培養學生的國家情懷、對國家的認識以及國際視野,有優次之分,到內地交流的費用較海外地區以及國家便宜,有更多學生可參與。
就教育局的文件指內地學生有「勤樸、積極和自律」的學習態度,能為香港學生帶來正面啟發,議員邵家臻提出質疑:「(內地)一樣有官二代,一樣有富二代,一樣有奢華、揮霍嘅一面」,蔡若蓮解釋,文件原意是正面欣賞別人優點,無意作任何褒貶。
邵家臻又關注,政府八月會取消上網學習支援計劃,基層學生需要電腦維修時未能獲得足夠技術支援,動議要求局方保留及優化支援計劃,議案獲通過。昨日的會議亦討論關愛基金資助清貧中小學生購買流動電腦項目,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昨在立法會外請願,促擴闊受惠學生範圍,所有合資格領取全額、半額書簿津貼以及綜援的學生,都能申請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