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屋上樓時間愈拖愈長,平均輪候時間長達四點六年。房屋委員會昨舉行公開例會,多名委員質疑房委會仍將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的目標定於三年並無意義,更擔心以現時大落後的建屋量推算,未來十年會持續「肥佬」。身兼房委會主席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承認以目前的建屋量,未來五年也難以達致平均三年上樓的目標,又聲言作為局長,他對此感到羞愧,但強調不應「搬龍門」。
房委會公開例會昨討論最新一份機構計劃。委員劉國裕指房委會兩年前已將公屋平均三年的輪候時間改為「長遠目標」,現時公屋輪候時間已延至四點六年,質疑房委會仍將指標定為三年的意義,又指未來五年落成的公營房屋單位只有七萬三千多個,上樓目標時間會一直落後,擔心未來十年也不會合格。
另一委員郭偉強指三年上樓已成為海市蜃樓,「唔使考試都知肥佬」。委員雷紹麟要求房署訂立達標的時間表。
運房局局長陳帆回應時,表明明白公屋上樓目標與實際時間有落差,但認為差距是鼓勵及鞭策的動力,又指若更改三年的目標,會被指為「搬龍門」。他表示,以未來五年的公營房屋供應量估算,平均輪候時間四點六年是基線,「即只會向上或向下移少少,因為由有地至公屋落成,平均要五年時間,所以問五年內做唔做到三年上樓目標……唔好逼我講,大家都知,講出嚟都沮喪」。他又指自己上任局長只有數月,對於未能做好三年上樓目標感羞愧。
另外,有委員關注海麗邨外判事件,指房委會去年突擊巡查十八份服務合約,為防止非技術工人被剝削,但結果仍發生海麗邨剝削工人的事件,質疑巡查工作的成效。陳帆指政府已就外判問題成立跨部門小組研究,房委會會跟隨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