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衫言衫語

將信紙摺成衣服的形狀,再掛在衣架前,訴說着穿衣者與衣裳的關係與經歷,聽起來滿有詩意,卻實在地提醒人們要適度消費。由三位藝術工作者組成的二手衫組織,既收集眾人與衣服的故事,又在市集擺攤,進行漂衫、以衫易衫、贈衫雙方見面會等活動,重申二手衫的無價,並探討在社區實踐共享衣櫃可能性,持續營運下去。

「知道衫係二手之後,有啲人由好鍾意件衫到開始挑剔,搵瑕疵出嚟。點解古董擺得愈耐價值愈高,但衫就貶值呢?」有過數次擺攤賣二手衫經驗的Kathy,鼓勵衣物的前主人在信紙上寫下背後的故事,像是回憶與它一路走來的經歷:為何最初想擁有它、在哪個場合穿過、現時為何想與它說再見、它還有哪些可貴之處等,亦可讓新主人因認識它的背景而懂得珍惜。

主人分享「衫的自述」

於是,Kathy與好友Carey、Nixon 在六月成立「衫言」,讓衫也有發言的機會。他們在網上平台除了分享衫的故事,亦會在收到人們上傳衣服的相片和聯絡方法後,相約交收,又會在市集即場收衫,每人最多提供五件衣物;每個取物回家的人均需提供一個與舊衣服的故事,令「衫的自述」得以延續下去,接下來更會舉辦「贈衫雙方見面會」,讓新舊主人共聚一堂。

曾在外國生活過的Carey,感慨地說香港的都市壓力叫人以購物來紓壓。她指在市集擺檔時,接觸到人們不論年紀大小,都曾因坊間開倉或促銷活動而一時衝動購物,結果他們不時收到全新未穿過的衣服;而在漂衫和以衫易衫的過程中,亦有人會因零成本,選了一件又一件,到最後卻輕易把選來的衣物丟棄,「希望每個人清楚自己有咩選擇,再選擇最合適嘅,唔好浪費。」

為衫改名 減丟棄意欲

「衫嘅價值除咗以金錢嚟衡量之外,仲有無其他可能性呢,我哋嘗試用故事為件衫增添多一層意義。」滿腦子充滿新點子的Nixon,更想推出「為衫改名」活動,令人與衣物建立親密感,減少想丟棄的意欲。他形容,一連串的活動均是社區實驗模式,借助文字和勾起過往經驗,令人反省自身消費模式,從而推廣綠色生活、在社區建立共享衣櫃的訊息。

圖:朱偉坤

文:劉潔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