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打風落雨,總有人不顧自身安危,涉險行山或者衝浪,日前颱風「帕卡」襲港,有男女二人行飛鵝山被困,消防奉召到場救援,結果擾攘近二十四小時才成功把二人救出。
是的,救急扶危是消防的職責所在,例如同日有貨船沉沒,政府飛行服務隊出動救人,便是最佳例子,而這正是問題癥結所在,類似「打風行山」的無聊行為,不僅讓救援人員無端犯險,更可能攤薄原有的救援資源,影響其他真正有需要的人士。
正如有網民狠批有人「做嘢前唔用腦」,反問「打風乖乖哋留喺屋企好難咩」?為甚麼還是不斷有人不自量力,挑戰大自然?早前有教師排除萬難登上珠峰,儘管事前做足準備工夫,尚且引來不少批評,更何況那些行山出事的人,往往低估環境的惡劣,高估自己的能力。最氣憤是部分人抱着「無所謂」的態度,去年初大批市民湧到大帽山頂賞霜,有霸氣女大大聲說「命係自己嘅」,怒嗆攔阻的警員「多管閒事」,即是經典例子。近年社交網絡方興未艾,人們連早餐吃個煎雙蛋也要放上網「分享」一番,更何況打風行山、衝浪一類「壯舉」,反正出了事有人執手尾,「零風險」下難怪前仆後繼。網絡公審、人肉起底固然討厭,但對付這種無賴,只是「剛好」而已。
成年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付出應有的代價,好像日本,救援直升機每次出動皆要向獲救人士收取費用,金額按救援時間長短而定;在台灣,亦試過有大學生打風期間不理勸告衝浪,被課罰數以萬元計新台幣。港府最愛搞「用者自付」、「寓禁於徵」,將增加公立醫院收費以防「濫用」那一套搬出來,自可收阻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