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的行程結束,中美俄三國關係的未來走向出現了新趨勢。首先,習近平作出了「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的表態,中美首腦的會談成果顯示,兩國當前合作的趨勢正在增強。
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外交最為關注的北韓問題上,中國表明首先是支持朝鮮半島「無核化」,隨後再提出希望朝鮮半島和平,並且通過國內權威媒體對朝放下狠話,堅決反對其再次核試,否則將觸及中方「紅線」。
在敍利亞問題上,中國明確表態反對任何一方使用化學武器,並對美國向敍利亞的軍事打擊表示理解,在隨後聯合國安理會就譴責敍利亞政府的投票中投棄權票,與俄羅斯的反對票形成鮮明對比。
從美國的角度看,「習特會」之後,特朗普提出如果中國在朝核問題上配合美方,就暫時不會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且雙方在貿易逆差問題上可以通過談判來解決分歧。儘管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提出願意積極參與美國的基礎設施投資的提議未作出明確表態,然而北京政府此前最擔心的南海、台灣和西藏問題,並未成為本次首腦峰會的主要議題,美方僅以「海洋安全」一筆帶過。可以說,目前中方只要在朝鮮半島問題上與美國悉心周旋,中美關係總體向好的趨勢不會大變。
另一方面,外界期望特朗普上台之後美俄關係會出現「小陽春」,但因為美國對敍利亞政權的軍事打擊而徹底破滅。美俄領導人開始新一輪互相指摘,俄羅斯總統普京譴責特朗普政府的行為是「侵略」,特朗普則稱美俄關係進入了新「低谷」。面對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首次出訪俄羅斯,普京直到最後一刻才肯會見蒂勒森,會後雙方均說分歧很大。
特朗普政府在敍利亞問題上的強勢,反映其競選承諾中將大力打擊「伊斯蘭國」(IS)的表態。但其最初設想與俄羅斯合作卻愈發渺茫,此次中國在該問題上對美國表態支持,預示未來中美在國際反恐上有望合作。
隨着中美關係趨於穩定,以及美俄關係回歸地緣政治競爭的現實,中俄關係的走向將出現不確定性。首先,俄羅斯國內對中國在敍利亞問題上轉變態度有所不滿。俄羅斯媒體報道,當特朗普在晚宴上告知習近平,美國對敍利亞進行軍事打擊,習近平最先的反應是「很好」;此後,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中沒有與俄羅斯一同投反對票,顯示了中方與俄羅斯對敍利亞出現不同的政策考量。
其次,在朝核問題上,俄羅斯的作用正被邊緣化。金正恩政權與普京政權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即使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同樣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但是並不意味着俄羅斯會在朝核問題上配合美國。而目前無論從中國方面,還是從美國方面的表態來看,俄羅斯都被排除在朝鮮半島事務的解決方案之外。俄方認為,不久之前,中國還希望俄羅斯支持其反對美國在南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而隨着中美元首互動開始緊密,中美儼然成為了解決朝核問題最核心的兩方,俄羅斯在情緒上難以接受這種突如其來的改變。
因此,短期來看,中俄關係不可避免受到未來中方在敍利亞、朝核問題上態度的影響。長期來看,如果中美關係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美俄關係可能會進一步惡化,這樣一來,中國就不可避免地夾在美俄全球博弈之中。但無論怎樣,此前出現的特朗普上台執政後與普京聯合、共同制約中國崛起的擔憂,已經成為一個小概率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