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的剛性需求真是「剛過金剛」,政府無論如何打壓,新樓盤的買家仍然人如潮湧。近日港島區一個新盤開售,一房單位亦索價超過一千萬元,目前市場上的炒家已頗難圖利,但上述樓房的買家仍然絡繹於途,這不叫剛性需求叫甚麼?
不少市場人士老是彈同一調調兒,說買家們太不理性了。但近年香港房屋政策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正是每逢碰上升市,政府就動輒判斷入市者是非理性,於是總是從打擊炒樓客、增加買家入市難度入手,結果往往誤中副車,使真正的問題一直沒能解決,這錯誤從曾蔭權任特首的時期就開始。
其實,港府老早應該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嘗試假設買家基本上是理性的,他們入市是基於實際需要,特區地少人多,樓宇確有龐大的剛性需求。因此,管治者早在十年前就應該大量增加土地供應,而不是一味只仰賴制訂壓抑炒家的政策。
如今買一千萬元一房單位的買家,有人會認為是不理性,其實他們可能理性得很。我問你,現在港島鬧市全新豪宅的一房單位月租可達多少?這樓盤單位供應不多,月租隨時高達二萬五千元,一年所收租金便是三十萬元。一千萬元的單位年回報約三厘,就算扣除雜項支出,也有兩厘半,遠勝於平白將錢放在銀行。所以,不少投資者都樂於入市,不想繳交從價印花稅的,就會找尚有首次置業者資格的親友代買。這類買家其實是十分理性,認為他們非理性的人,可能自己才非理性。
有些人不明市場實況,認為上述單位售價應減半,回落至五百萬元才合理。若真如此,收租回報率會增至五厘。穩定的五厘回報加上有升值潛力,香港有這樣「筍」的投資豈不是要震動世界?說實話,那是沒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