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前後六年施工的港珠澳大橋,有望最快於今年年底竣工,並將與粵澳兩地政府商討通車時間。不過,在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之際,受到技術和人手多項的挑戰下,恐怕支出會較預期的數額為多,需向立法會申請最後一次追加撥款。眾所周知,在今天反對派無理「拉布」及不理工人及從業員生計的立法會,要通過一項工程的開支,猶如要通過「少林寺十八銅人陣」,故當局和建造業行家均嚴陣以待,希望各位「泛民朋友」能夠高抬貴手。
回顧歷史,港珠澳大橋經過十多年的籌劃,當中遇上不同風波,終可在二○一一年上馬,現時進入最後關頭。事實上,大橋為香港西南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不容忽視的,而一直所指的「橋頭經濟」正正就是這個意思。隨着當年新機場的落成,東涌新市鎮理應能作為機場的後勤市區,為航運業提供足夠的人力資源。可惜事與願違,當年規劃的東涌未能與機場島產生協同效益,致使新市鎮大部分居民每天仍需往返市區通勤,造成不便及增加成本壓力之餘,也出現東涌被邊緣化的論調。今天,港珠澳大橋的落成,將能為當區注入多項商業誘因,有望將東涌乃至整個大嶼山的經濟激活。
現時,不論是民間抑或官方團體,包括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等,均支持將大嶼山發展成既「宜居」又「宜商」的優勢都市。不難發現,當局已有計劃將大嶼山與粵西經濟體連成一線,並於東涌周邊地皮增加酒店、商場、辦公室及展覽場地等項目,讓世界各地的商機能透過香港輻射至更廣闊的珠三角地區。與此同時,大嶼山未來十數年的經濟發展,將為區內數萬年輕人口帶來新出路,具有標誌整個區域向上流動的實質意義。
雖然如此,我們相信反對派立法會議員仍會以不同的藉口,於負責撥款的財務委員會及工務工程小組進行無差別式的拉布行動。早前行政長官曾嚴厲批評,新一屆立法會的工務工程小組至一月時仍未批出過任何工程,對於「一蚊都無批」實屬令人遺憾及擔憂。此外,亦有建造業的商會舉行記者會,指出拉布使多項工程積壓,對四十五萬名相關從業員的生計造成困憂,可說是在製造「人為沙士」慘況。
也許,當反對派眼見群情洶湧之際,亦會像以往般一次性「放生」大量項目,但如此卻會使市場「一時飽死,一時餓死」。回顧數年前的情況,一三至一四年度的撥款因拉布影響只有三十六億元,但一四至一五年度卻暴增至一千多億元,使人手、機器均出現供應緊張,對控制成本及施工質素皆有極其負面的影響。
事實上,港珠澳大橋能為香港帶來多方面優勢,不但鞏固現有的航運地位,更有助與粵西地域開拓新的商機,並非是反對派所指摘的「大白象」。猶記得,許多年前亦有議員批評新機場及西鐵線是浪費金錢的項目,但現時兩者的使用率均接近飽和水平。新機場現時每年的客運量突破七千萬人次,每日航班升降超過一千架次;而隨着西鐵線沿線的住宅項目落成,亦使新界西人口較十多年前增加數十萬,交通壓力負荷令人關注。事實上,今天當局須絞盡腦汁,進一步提升兩者的客運水平,可見這兩個項目根本不是當年所指的「大白象」,而是具有劃時代前瞻性的工程,故時間將會證明一切,證明今時今日是誰在拖垮香港發展的步伐。
不過,面對反對派一意孤行的做法,我們又能如何?也許,只能奉勸各位反對派議員高抬貴手,希望他們能作出毅然的擔當,體現不只為現時市民籌謀的責任心,更是為香港青年和下一代作出長久的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