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價值高於天 醫委改革民之願

坊間有一個流傳多年的笑話,有位海外名醫來港參加執業試,結果鎩羽而歸,原來考題是有關「香港腳」的內容,而海外醫生未曾接觸過這類病例。這則笑話某程度上反映了醫委會予外界搞小圈子、阻撓競爭的印象,也解釋了為何醫界反對醫委會改革方案卻曲高和寡,只是在社會高度政治化的今日,通過改革顯然殊非易事。

立法會昨日恢復二讀備受爭議的《二○一六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會場外,多個醫生團體發起靜坐示威行動,慷慨陳詞,反對通過有關方案。會場內,醫界立法會議員發起拉布行動,結果在部分立法會議員暗中配合下,因人數不足而流會。由於本屆立法會會期所剩無多,加上議題被政治化,令人擔心改革方案可能被拉倒,成為另一個爛攤子。

醫界反對改革的理由,主要是擔憂在醫委會中增加四名非業界委員,可能削弱專業自主,質疑這是否降低醫生準入門檻,為引入海外醫生鋪路,還有人指控改革方案是港府欲操控醫界的陰謀。醫界表達訴求無可厚非,但有關訴求是否合理,民意是否支持,則是另一回事。事實上,醫委會改革前後講了十多年,過去歷屆政府懾於業界壓力而一拖再拖,直到年前有立法會議員提出私人議案,並罕見地獲得立法會跨黨派支持通過,港府才不得不面對現實,將醫委會改革提上議程。

目前醫委會有二十八名委員,其中二十四位是業界代表,非業界代表只有四位,淪為花瓶。如果增加四名非業界委員,有助改變醫委會「醫醫相衞」的形象,但不會改變業界主導的局面,改革方案相當溫和,人們難以理解醫界為何強烈抗拒。再說,新增四名委員是由病人組織選舉產生,特首委任只是走程序,說港府欲通過委任新成員操控醫委會,如果不是誤解,就是別有用心。

今次醫委會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備受詬病的處理投訴效率。目前醫委會積壓近千宗投訴,平均每個投訴處理時間長達五十八個月,部分個案甚至一拖就是十年八載,令人氣餒。藝人張崇德的個案頗具代表性,他的孩子出生後不幸夭折,他向醫委會投訴,最終雖然討回公道,但用了九年時間,幾乎傾家盪產,其中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人生有多少個九年,又有多少人具備足夠財力精力與時間去打一場沒完沒了的官司呢?對大多數病人及家屬來說,即使遭遇醫療事故也只能忍氣吞聲,這正正說明醫委會改革的必要,只有與時俱進,醫委會運作才能更透明,更公正,更令人信服。

張崇德昨日到立法會支持通過改革方案,他的講話令人動容:當醫界關注他們的專業,他們的工作,我們關注的是人的生命,公眾的生命。不錯,世上最可貴的莫過於生命,莫過於健康,在生命健康與醫界利益的天平上,立法會議員將如何投下手中一票,七百萬市民都在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