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就改革醫委會修訂草案進行二讀辯論,港府建議在醫委會增加四名業外委員,醫生團體強烈反彈。食衞局局長高永文坦承議案存在變數,擔心有政黨改變主意,甚至出現拉布及流會等問題,豈料一語成籤,真的發生了流會鬧劇。
醫委會向被批評透明度和公信力低,「醫醫相衞」路人皆見。藝人張崇德夫婦曾就長子夭折向醫委會投訴,最終苦等九年才有裁決,為取回公道,張氏夫婦甚至不惜賣樓,其艱辛可想而知。資料顯示,一般個案由投訴至正式召開紀律研訊平均得花五十八個月,打一場官司,曠日持久,有樓可賣還得耗上幾年,如果不是有重大冤情,誰會傻到傾家盪產死磕到底,上演現代版《秋菊打官司》?
增加醫委會非業界成員,市民幾乎一面倒贊成,醫界道理上說不響就往政治扯,將之指控為「政府操控」,甚至挑動最敏感的中港矛盾,質疑是為引入內地醫生鋪路。事實是新增非業界委員將由病人權益組織選出,這不等於說他們是政府的「傀儡」?再說,政府其後讓步,將其中兩名現由委任產生的業內委員轉為選舉產生,醫界還是不收貨;可見甚麼也是假,維持「否決權」才是關鍵;至於引入內地醫生,以當前政治社會氛圍而論,港府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早就吵翻天了,根本毋須勞煩醫生老爺們親自維權。
說到底,火雞不會投票過聖誕節,要求醫生自我限權,實無異於緣木求魚。立法會政棍一大籮,破壞多建設少,向被譏為「垃圾會」,是時候為市民做點好事了。再說,立法會收爐在即,政客們正是時候爭取表現博好感。距離選舉不足三個月,選民即使再健忘,也會記得閣下的投票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