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香港出產「後」父母官

父母愛護子女,將最好的給予子女,幾乎是每一個父母都會樂意做的。無論父母有沒有能力,都總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就算拚了命也會讓子女生活得最好。我們看電視劇時,飾演父母的總會說:「都怪父(母)親冇用,畀唔到好日子你過,要你捱苦……」無錯,天下父母真心痛愛子女,都不會認為自己的付出已經足夠……

官員常被人稱為「父母官」,本應該視市民如子女般,理應經常擔心自己為人父母,會做得不足,會做得不夠好,會憂慮給予子女的未夠完善。不過,我們的官員並不如此,反而經常標榜政府給了市民甚麼、政府已付出了甚麼,一派自滿的態度。如果是真心愛子女的父母,是絕不會有如此反應的!

日前,張建宗局長就示範了這種香港父母官的常態,他在網誌上如數家珍地說出了一系列協助弱勢的措施,表示現金援助佔政府社會福利開支的重要部分,而當中更有大部分是用於老人和傷殘人士身上。

他更一一細數,指由十年前的二百三十二億元增加了逾八成至四百二十億元,受惠人數增加約七萬四千人;再指領取各項福利的長者及領取傷殘津貼的人,比起十年前分別增加五成及一成六;另外,局方於五月又會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向沒有領取綜援而家中有兒童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提供財政支援……

是要市民說聲多謝?抑或想不滿的市民收口?局長如果真的是以愛護市民之心行事,應該向市民交代的,不是上述一大堆沒有意義的數字,而是要為未能為市民做好的事而悔疚!當生活困難得連基本尊嚴都欠奉的弱勢社群,聽到父母官張局長如此「真摯」的匯報,不禁問句:不懂民情的你,是刻薄的後父後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