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激進在香港有市場

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塵埃落定。今次補選可以說是政治路線之爭,除了兩大政治陣營:泛民及建制外,還有候選人提倡本土路線及中間路線。泛民及建制是競爭立法會議席,本土及中間路線是爭取市場空間。結果是泛民成功得到議席,本土成功確立他們的政治路線,建制選舉失敗,中間路線仍未得到選民認同。

今次選舉結果令中聯辦頭痛,泛民勝出,沒有大不了,原來這議席就是屬於泛民,泛民重新取回議席,大家無得無失,結果可以說是預計範圍之內;但本土激進派在今次補選中,取得六萬六千多票,結果是令中聯辦大跌眼鏡,也令中央及特區政府感頭痛,因這票數足以說明激進在香港是有市場,特別是青年人群體。換句話說,激進路線是受到授權的,激進派更有能力去搞衝擊。今日長毛已經是溫和激進派,在一些衝擊行動中,他只能靠邊站,絕不是領袖角色,這給特區政府造成更多的施政困難。

造成這個局面,是中央及特區政府自食其果。過往中央及特區政府採取強硬態度,引起很多香港市民不滿,於是激進路線抬頭,因為大家覺得中央及特區政府都無得傾,於是惟有衝擊及鬥爭。今日本土激進的口號是革命,這不是說笑,因為大家不再說公民抗命,而是以身試法。流血、坐監是搞革命需要付出的代價,雖然以身試法的人不多,但支持者多,這足以構成嚴重衝擊的條件。社會危機已出現,不少朋友都表示擔心,年輕人對社會是充滿熱誠及想像,我們如何容納這股社會改革熱情,是特區政府要思考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