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對話與對抗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剛剛落幕,兩國正尋求從政治與經濟的對話,探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有人認為,美國不霸權,中國不挑戰,也就相安無事。但事實並非如此,在和平對話、尋求建設性合作機遇下,彼此仍存在諸多競爭,人前手拉手,人後手握拳。有時緊張情勢升起,中美總得尋求和解之道,否則硬碰硬只會造成衝擊,實在對雙方、亞太以至世界和平都沒有助益。

就在對話舉行前夕,中美為南海問題較勁,力度強勁。中國積極、快速地造下南海最大的島礁,並且裝備火炮,美國怕因此失去了南海航行自由的優勢,頻頻發動軍事動作告誡,戰事似乎有一觸即發的危機。後來,中國稱島礁填海工程即將完成,美國也表示停止軍機巡邏。和平的探戈舞是要兩方配合才能跳得起來,南海風波暫息,為中美經濟戰略對話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中美兩強對抗將是一場災難,對話取代對抗,才是正確的方向。道理很簡單,中美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自然有利益衝突,兩國對話未必雙贏,但軍事對抗肯定雙輸,互相尊重才是兩國未來發展的基礎。雙方需要加強溝通,都無法承擔誤判帶來的後果。正如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對話的開幕致辭中,強調中美不能走對抗的老路,雖然合作道路可能不平坦,但是「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就成路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只要中美兩國各自克制,就不會惹起爭端。再多的話語保證,也不如以實際行動來得有意義,中美一方停止填海造島,一方就停止海空巡航,共同維護南海的自由航行權,就是如此。

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存在錯綜複雜的關係,雙方應提升互信,妥善管理分歧,即為對話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