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最近發布《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提出十年後中國要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的目標。現階段,內地製造業正處經營困難時期,珠三角港企數目也在不斷減少,故這個強國夢想能否實現,將面臨不少挑戰。
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中國已是公認的「世界工廠」,大至輪船、機車、工廠裝備,小到紐扣、吸管、筆芯,有超過二百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有數十種產品的出口量佔全球出口總量七成以上。但整體而言,中國的產品存在「大而不強」的現象,加上產能過剩情況嚴重,以致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漸趨下降。
隨着勞動力、土地、環境保護等一系列生產成本上升,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首當其衝,受到東南亞等國家的激烈競爭;同時,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後,重新重視製造業,紛紛推出重振製造業的策略,也讓內地發展高端產品承受很大壓力,可以說是「兩頭受擠壓」。
內地製造業要維持高速增長,若繼續以低廉價格取勝,已經逐漸失去相應的環境和條件。近年內地經濟發展逐漸轉向以服務業為主導,雖然拉動了增長動力,但相信仍有一段長時間未能足以彌補製造業增長放緩的短缺,所以才有中國步入「增長放緩新常態」的提法。
內地推動「一帶一路」戰略,雖然有助製造業開拓新市場,但未來十年中國要成為「製造強國」,解決的不僅是產能過剩和結構調整等問題,但更重要的是,製造業能否真正做到「創新驅動、品質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