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有機會趕上倫敦

我一直反對香港經濟金融化,主要是經濟單一化的問題。由於金融化往往與地產化結合,排斥其他產業和服務經濟發展,結果是國民生產總值好看,因金融地產浮值過大,實質經濟萎縮,就業兩極化,社會矛盾擴大,既得利益集團變成食利者,社會經濟的發展停滯不前乃至倒退。

相對上,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即使帶有士紳化傾向,大倫敦區與英國東南部得益於倫敦金融與相關服務業的發展,成為英國最發達地區。服務業擴大提升,經濟社會與人才國際化,也使得倫敦的服務業與產業創新得以持續發展,城市文化深厚。法蘭克福作為歐元區中心與之競爭亦無法取勝,倫敦作為國際中心尤勝紐約。

香港的發展可參考倫敦:一是擴大腹地,從而減少內部資源供求失衡、價格上升;二是關鍵的進一步推展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擺脫過往作為內地貪污洗錢之地和股市期權的過度投機。由於內地因素也源自歷史基礎,在全球經濟體系中,論本地銀行系統的境外資產或負債,香港都居全球的第七位,僅落後於英美日德法五國,但遜於國際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開曼群島,荷蘭、瑞士、新加坡都瞠乎其後。這樣的條件與成就,有利香港擴闊加深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

六十年代,香港錯失當上亞洲美元市場的機會,造就新加坡崛起。現時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香港仍然為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趁着「一帶一路」的時機,香港應有機會趕上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