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清明,內地有民眾抱怨「死不起、葬不長」;「死往何處」成為媒體關注的一個話題,尤其是平墳運動、強推火葬逼死老人家等現象,埋下社會動盪、民心難安的種子。
三年前,河南周口的一場「平墳運動」,讓這場持續了近六十年的殯葬改革再次進入民眾關注的視線,當地宣稱為騰出更多耕地平墳,之後宣稱已平完二百多萬座墳墓,開闢出新耕田三萬畝。「平墳運動」的結果是許多民眾的墳被平了,公墓的空置率卻高,這其實是規劃上的失衡,而民間的風俗與政府運動的方向顯然相悖,因為於清明祭祀先人的日子過後,許多村地上的墳頭又悄悄隆起。
二○一四年安徽安慶再次試圖推行殯葬改革,強制當年六月一日之後去世的老人實行火葬,不少老人家眼見棺材被電鋸「肢解」,堆放路邊的棺木如山,教人看得驚心動魄,有數名老人在大限前選擇自殺,引起社會不安及批評。
事實上,殯葬禮儀的流變,深受國家政權與體制的影響,比如南宋時期,官方雖多次明令禁止火葬,在執行面上卻是採取寬容放任的態度,造成民間火葬習俗的廣為流傳,不僅貧窮無地者實行火葬,富有人家在佛教的信仰風尚下亦採用火葬,甚至有些皇室成員也實行火葬。
早在一九五六年四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等國家高級幹部簽名倡導實行火葬,只留骨灰,不留遺體,並且不建墳墓,從此拉開了殯葬改革的帷幕。
然而,何以一晃五十九年,至今仍難改變普通百姓「入土為安」的觀念?鬼咩,殯葬改革的另一面是殯葬業的國家壟斷,像北京馬駒橋公益性墓地永安公墓,有叫價八十萬嘅家族墓,好些地方的豪華墓地價格亦不菲,有得揀,多數老人家又點會想化成一堆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