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地緣政治複雜多變

新加坡從一個小國寡民的發展中國家,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一躍而成為先進工業國,是所謂「亞洲奇迹」的活脫脫例證。李光耀強調廉能型的政府至為關鍵,較諸西方式的民主與自由尤為重要。後李光耀時代,在東南亞政治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新加坡面臨新的挑戰。

星洲崛起,離不開東南亞的地緣政治。弱勢的東盟曾經造就強勢的星洲。無論在管治水平、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星洲都把東盟成員國,例如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及泰國等比了下去。

問題是,近年隨着中國與印度的崛起,東盟在兩大巨人的勢力覆蓋下,由於自身缺乏戰略分量,又未能建立自身的共同市場,只能「西瓜靠大邊」,尤其向中國這購買力驚人的龐大市場傾斜,東盟可選擇不多,連帶新加坡的外交影響力也受到一定削弱。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其中「海上絲綢之路」明顯有抗衡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的考慮,在東盟內部帶來分化。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尼加盟之意圖明顯,令親美的菲律賓被孤立,加上亞投行成立進一步牽引東盟各國選邊站隊,連帶日本也感到處境尷尬。

在這樣的複雜地緣政治背景下,後李光耀時代,新加坡要扮演東盟領導者的角色,實在談何容易。當美國強力「重返亞洲」的戰略遇上中國「大國外交」的主動出擊,所引發的政治風暴與暗湧,新加坡是否有能力發揮縱橫捭闔的作用,從中漁利,是一個有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