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台灣選舉國民黨大敗有感

台灣九合一選舉已有了結果,執政的國民黨大敗,在各大直轄市當中,只保留了新北市,而台北市更是慘敗。新北市由現任市長出選,投票結果朱立倫得票大跌,雖保住了市長之位,但選民的不滿已充分由投票結果反映。至於台中市執政十三年的胡志強市長也敗下陣來,台北市更是大幅落後無黨籍的柯文哲醫師,國民黨在台灣的執政版圖大縮水,被外界認為是兩年後總統大選的警號。

不滿社會 民心思變

國民黨大敗在選前已有迹象,在各項民調中國民黨候選人都落後,特別是被視為重鎮的台北市,連勝文更是背負了原罪,其富家子弟的形象,家住豪宅、曾身居大金融機構要職等等,都讓人給予連勝文不解民間疾苦的印象,而國民黨執政下的台灣,選民不滿意度更是超高,當總統的支持度只有個位數時,執政黨在選舉時自是不妙,選民將對政府的不滿,投射在國民黨的候選人身上,這已不是個別候選人的問題,而是變成系統性的現象。

香港人很關心台灣選舉,除了兩地關係密切之外,香港和台灣無論在社會面對的變化和挑戰都有相似之處,而民間政治人物更不時互訪取經,所以台灣的選舉過程,有很多值得我們留意的地方,因為民進黨時常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來作文宣工作,今天的台灣有很多值得借鏡之處。

若果我們將台灣執政黨的情況和香港相比,我們會發現兩地有着不少相似的地方,例如貧富懸殊情況加劇、年輕人抱怨向上流動不足、置業困難、社會不公平等等,這些說法大可加在香港身上。當連勝文富家子弟的形象和柯文哲以公平、公義的形象相比,選民的投票意向已說明了社會的矛盾點。同樣地,香港也面對着貧富懸殊的差距擴大,社會對公平的不滿,已到了臨界點,佔領行動雖然有代表了對政制不滿的一面,但對現狀的不滿,卻是一個深層次原因。當社會不滿現狀,而卻沒法改變,公權力的合理性便被質疑。歷史上的民心思變,在於覺得政府沒法解決問題,而政府若是不針對問題重心,台灣的民心和社會變化,會是香港的參考。

民意強大 謙卑當政

政府在問題認知上,不要簡單的以為,這是年輕人不滿向上流動不足和置業困難,若果問題是如此簡單,就不會讓政府管治連年進退失據。九七年社會狀況相對平穩,經濟暢旺當然可以解決不少矛盾,但在九七亞洲金融風暴過後,以往單靠經濟發展來分享成果這個方法已行不通。人們可以在經濟低迷時共度時艱,但當經濟回復增長時,人們會對財團壟斷、市場主導的既有運作方式產生質疑,尤其是年輕的一代,他們沒有經歷過以前的日子,當他們的認知是源自九七後的社會現象,和上一輩的認知自不是一樣,而我們若只將問題認知停留在六七暴動的處理,將會是文不對題,也無助解決當前的困局,當年輕人覺得目前的體制滿足不了他們的訴求,當年輕人覺得目前的方法解決不了他們的問題,等於是向他們說「何不食肉糜」,也等於是讓激進勢力主導未來年輕人的思想,這不是杞人憂天或是危言聳聽。

現在已是網絡世界,網絡上的串連和動員能量,會是年輕一代的行為基礎,台北市當選市長柯文哲的選情說明了,他的當選是網絡主導的選戰,香港和台北都是現代都市,類似的情況很可能出現。

如何讓年輕人有份參與,這會是一個未來的重點,柯文哲當選後表示要更加謹慎謙卑,因為在新時代之中,民意的強大已不是單靠公權力的實踐便可控制,謙卑已是當政的必要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