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昨日放榜,依舊是有人歡喜有人愁的局面。有一位成績不佳的考生承認對前途感到徬徨,道出了無數文憑試失利者的心聲。在經濟基礎日益薄弱、產業結構愈來愈單調的今天,不要說考不上大學面對雙失困境,就算是如願以償進入象牙之塔,同樣前路茫茫,只不過時間推延幾年而已。
就以理論上「專業任揀」的文憑試狀元來說,來來去去都是選擇那幾個熱門專業,年年如此,有的說立志從醫治病救人;有的說欲以法律專業為基層服務;有的說負笈海外研讀經濟。事實上,既有前途也有錢途的專業有限,大家一窩蜂爭崩頭,有多少人可以真正追隨人生理想呢?狀元尚有無奈之感,其他考生更要面對現實,理想是次要的,確保被大學取錄最重要,至於以後出路如何,以後再說。
不能怪考生勢利,現實就是這麼冷酷。港府設立創科局的大計因為立法會拉布而再次被擱置,老實說,即使順利過關,恐怕也是形同虛設,當最有才華的年輕人爭相投入醫療、法律等少數領域,當科技等專業激不起多少人興趣,所謂發展創新科技、推動產業多元化,只能永遠停留在口號階段。香港號稱四大經濟支柱,如今除了金融業尚可勉強支撐,其他支柱均搖搖欲墜。由於中港矛盾升溫,已蓬勃發展十年的旅遊業難以為繼,而內地經濟加速同國際市場接軌,香港逐漸喪失作為中國與世界中介橋樑的角色,意味着大量專業服務日趨式微,國家財政部提出規管境外會計師到內地執業,就是一個警號。
更可悲的是,香港最引以為傲的國際金融服務也面對重大危機。正如中央政府《白皮書》指出,中資企業佔香港上市企業近一半,股值則佔香港總市值五成六,中港矛盾惡化的後果,不言自明。上海被定位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及航運中心,又發展自貿區,原因就是中央不再相信香港,不再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切皆有可能,上海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恐怕只是遲早的事。
大學生選擇甚麼專業,既是個人的意願,亦與香港發展前景密切相關。香港明天不會好,年輕人的出路也不可能好到哪裏去。最近,台灣當局為了吸引人才,公布多項放寬港澳留學生居台及申辦留台工作證的規定,令大批港生留台發展的意欲上升,原因未必是台灣的發展環境特別好,而是返回香港發展的機會太糟糕。政府無能,經濟畸形,民怨沸騰,政爭不斷,有意移民者不斷增加,良禽擇木而棲,就是用腳對香港前途投下不信任一票。
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者尚且為前路發愁,名落孫山就更不用說了。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以德國足球隊事隔二十四年重奪大力神盃為例,鼓勵考試失利者不要灰心,可謂太虛偽。人生苦短,香港沉淪,有多少個二十四年可以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