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業步向專業化,惟業界卻反應不一,其中推行中藥認證計劃更引起部分中藥行非議,擔心小藥行會被大藥行蠶食,類似超市取代士多的情況。
上環高陞街一帶的中藥行近月收到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寄出的信件,介紹三項服務,包括A嘜優質中藥認證計劃、中藥檢測服務及中成藥開發服務,其中A嘜認證最引起業界關注。廣昌行負責人馮聘周表示:「A嘜認證要花錢去化驗,中藥有咁多,細行邊有咁多錢驗,當啲大行攞到A嘜,市民去晒幫襯,細行執笠,佢哋咪可以賣貴啲,最後咪又係市民要買貴嘢!」
另一中藥行美香園負責人梁太亦質疑,中藥來自不同產地及不同批次,「即使今次化驗嘅中藥合格,唔代表下一批藥品質一樣」。她指中藥種類繁多,小藥行沒有財力負擔化驗費,她更批評監管的衞生署不熟悉中醫藥業運作,「只係一味規管,而唔係扶持」。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發言人指,A嘜認證是一項持續性計劃,參加計劃的產品需每年送檢及抽檢最少共八個產品樣本,並通過三重檢定以確保產品質素穩定。A嘜認證並非強制性的計劃,只為業界提供一套統一的重要品質檢定計劃,業界可按其發展策劃及業務需要而自行選擇是否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