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在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中,似乎已有着明顯的進展。從增進兩岸政治互信、促進經濟融合、推動交流合作、開展協商談判,目標應是談判,也不是現時的經貿談判,而是政治談判。
報告強調堅持九二共識,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些都是一直以來沒變的;但關鍵變化在於「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強調的是骨肉同胞,中華民族。既是一家,便沒有多大的計算講究。台灣陸委會主委會見北京的國台辦主任,便已是另一次的破冰之旅。
北京已經認為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兩岸政府可直接來往、談判。北京亦放言,習馬會可在任何地方,包括第三方地點舉行。習馬會不同於以往的胡連會。那時連戰是國民黨主席,卻不是台灣總統;習馬會則是代表了兩岸政府和國共兩黨,政治意義巨大,意味着兩岸政府分立的現實並不牴觸一個中國的框架。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願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卻沒有任何政治前提來矮化台灣政府。習馬會無論怎樣稱呼,都是實實在在地接受兩岸政府分治的現實,也把兩岸政府對等起來。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在中日、中美矛盾日益惡化中的政治權宜之策,我認為這是其中一個因素。
兩岸一家親的靈活政策卻更是為了盡早促成國共合作,促成兩岸和解的最佳方法。胡錦濤時代的不統一方針過於消極,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也同樣是消極回應。對兩岸未來的發展,更佳的方法是撇除猜忌,進行更深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