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王張會步步為營

兩岸的「王張會」,亦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重視,美國及英國主要報刊均以「歷史意義」、「重大里程碑」、「首度兩岸政府會談」來報道之,《紐約時報》及英國廣播公司一度以「王張會」為其網站首頁頭條新聞,《紐約時報》的標題更是「中國及台灣內戰以來首度官方會談」,在外國傳媒的眼中將兩岸形容為「曾是激烈競爭的對手」,其實不僅是競爭更是軍事敵對與政治對峙,這次「王張會」也是多年來為改善政治關係而做各項努力的成果。

中國大陸當然十分重視這兩岸重大突破的新聞,但各大官方媒體事先都接到通知,處理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頭銜要謹慎,並且不要大事報道王郁琦在大陸訪問的其他行程,不要讓王郁琦的新聞在大陸鋪天蓋地的展開,只應低調。由電視台少稱「主委」這些動作看來,大陸對此首次官方互動抱持十分謹慎小心的心態,不可逾越底線,演繹出北京對「王張會」之顧忌,決不像台灣媒體的開放、樂觀來評估。

新華社的文章稱台灣行政官員第一次以官方身份到大陸訪問,這是突破,但「王張會」是個特例,還不能推廣到其他機構;《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稱「王張會」是突破,但別引申太多,外界賦予「王張會」很多意涵也做了很多引申,其實有些人是想太多。

台灣的媒體不是想太多而是想當然耳,也是台灣民眾的樂觀期待,認為既是以官方的身份前往,就表示北京承認了中華民國政府官員,相對之也就承認了中華民國政府的存在。

台灣的媒體沒有太多的框條局限,自由演繹,推理論斷,與北京的規劃有所差距,這就是兩岸不同體制下,媒體運作的差異,台灣媒體天真,做出了浪漫的衍伸,別怪北京沒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