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解決都市固體廢物問題迫在眉睫,強化廢物管理政策成今年環保施政的重點。特首梁振英昨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宣布預留最少廿四億元加強回收網絡及推動回收業可持續發展,當中會利用十億元設立「回收基金」,資助行內乏人問津、「無利可圖」如廢玻璃、木板等回收物料重入回收網絡,但資助對象及補貼形式等有待落實。有回收組織憂慮現時回收業沒有發牌機制下,巨額資金恐落入不諳業界運作的社企或非牟利機構白白燒錢,甚或觸發社企與業界「爭飯食」,最終支援不成反害業界生計。
梁振英指港府已預留十億元設立「回收基金」,推動回收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牽頭的推動回收業可持續發展督導委員會,將就制訂基金具體應用細節,聽取回收業界意見。
消息人士稱,回收基金佔環境保護署每年恒常開支約三分之一,認為金額足夠支援業界發展。港府短期內將切實回應業界訴求,如優化起卸區泊位安排、加強業界培訓及協助覓地等。補貼金額水平則視乎回收物種來釐定,具體細節仍未敲定。
是次環保政策聚焦在廢物管理措施,包括港府將於今年內公布「廚餘藍圖」,提出廚餘及園林廢物等有機廢物的整合策略和規劃;預留十億元活化已修復堆填區的用地,供非牟利機構及體育總會申請撥款,發展康樂、環保或其他社區設施。
消息人士指,現有八幅、佔地近廿公頃已修復堆填區用地,不宜作大型建築或工業用途,早前有體育團體擬申辦用地發展射擊場,但因資源不足致用地長期空置,盼藉資金協助中標機構興建基本設施及首兩年營運基金,以加快有關用地發展。
「社企只係打風流工,真正受打擊一定係業界!」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慨嘆說,社企或非牟利機構欠缺人脈關係及不了解行內運作,認為回收基金應資助回收業界發展,否則無助解決「廢物圍城」危機,反而會與業界「爭飯食」,觸發新一輪倒閉潮。
另一廢物回收商「碧瑤集團」稱,已修復堆填區的用地位置偏僻,發展社區設施未能發揮最大效益,建議港府應把有關用地活化成廢物回收區,進一步鼓勵回收業可持續發展。
多個環保團體評價是次環保政策了無新意,綠色和平認為,整份報告純粹交代去年的施政進度,猶如把去年施政報告「循環再用」;地球之友亦對施政報告感失望,批評廢物政策「濕濕碎碎」,對港府解決廢物問題的決心和能力存疑。
設立十億元「回收基金」,推動回收業可持續發展
預計四億元作為全港十八區各設立一個環保站的工程開支,並資助其後營運
預留十億元設立「活化已修復堆填區資助計劃」發展康樂、環保設施
推出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減廢資訊及回收點位置
在各區增設一百個中速充電站,推廣電動車使用
港府添購一百部電動車,特首及主要官員會率先試用
最快今年三月啟動淘汰歐盟四期前老舊柴油商業車的特惠補償計劃
今年向立法會提交法案,規定遠洋輪船在港泊岸後轉用低硫柴油,並爭取明年生效
加強歷史建築及保育具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