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先導計劃 研資助大腸癌篩查

【本報訊】大腸癌已成為本港病發率最高的癌症,死亡率僅次於肺癌。施政報告提出,資助較高風險者參加大腸癌篩查,但未有具體的資助對象、金額及模式。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將進行研究,並於今年內展開先導計劃的籌備工作。

醫院管理局數據顯示,一一年大腸癌新症達四千四百多宗,為全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死亡人數達一千九百宗,僅次於肺癌。消息指,大腸癌發病率持續上升,政府構思資助較高風險群組做「大便隱血測試」篩查,但資助的年齡群組、金額、計劃是否公私營合作,暫無具體方案。消息又指,若檢驗結果為陽性,當局是否資助患者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一切交由衞生署及醫管局研究,預計要一年時間敲定細節。

五十歲發病高峰期

本身是消化系統專家的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說,五十至七十歲、無腸胃疾病徵狀的健康人士均適合參加篩檢。五十歲是腸癌發病高峰期,如將篩檢對象定為五十歲者,可達到及早預防的目標。但他認為,當局首次推大型篩檢,要考慮資源及社會期望,難一步到位,六十五歲以上為最理想的起步年齡。

他建議當局資助合資格者做成本低的大便隱血測試,粗略估計要動用約二千萬元公帑。大腸內窺鏡檢查費用較昂貴,要六千至一萬元不等,當局可研究是全數或部分資助。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支持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他認為身體檢查費用動輒要數百至千元不等,基層市民難以支付。當局針對死亡率高的疾病,推出篩查計劃有助基層及早發現病症及治療,長遠可減輕公立醫院的負擔。他指出,外國一直有進行類似的篩查計劃,本港效法並引入是一個好開始,並建議當局將來可考慮推出乳癌、子宮頸癌篩查計劃。

醫療政策重點

當局增撥九千五百萬元加強精神科服務,包括提供新一代藥物,並將個案管理計劃擴至荃灣、大埔及油尖旺。

為增加醫生人手,當局考慮放寬海外醫生實習安排,包括實習期由一年減至半年,及減少要實習的專科數目,強調不影響本港醫科生實習機會。

當局將院舍及日間護理中心長者基礎牙科外展服務先導計劃納入常規項目,連同醫管局轄下療養服務的長者,受惠人數增3100人。

今年稍後就自願醫保計劃具體方案諮詢公眾,包括研究以稅務減免等方式,鼓勵市民買醫保。

醫管局將天水圍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擴展至觀塘、黃大仙及屯門,資助指定慢性疾病的門診病人到私家診所就醫。

公立醫院來年將加開160張急症病床及7張深切治療部加護病床,及額外增11500節電腦斷層掃描及超聲波檢查。

公立醫院專科門診將額外增加4700新症的診症時段。

資料來源︰施政報告及醫院管理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