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共同企盼和擔憂

北京收回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最「企盼」甚麼?最企盼香港能夠繼續成為「生金蛋的鵝」,能夠提供巨大的經濟價值。最「擔憂」甚麼?最擔憂香港在政治上失控,擔憂香港成為「顛覆社會主義中國」的「前哨陣地」,擔憂香港「鬧獨立」。香港人很明白中央的這些企盼和擔憂,明白正是這些企盼和擔憂令北京制訂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大政方針。北京認為,只要很好的貫徹落實這一大政方針,就能同時解決「企盼」和「擔憂」的問題。

這樣的政策設計,看上去是完美的,是顧及到了事物的兩面,但是執行和運作起來則受到內外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受到形勢變化的影響,處於矛盾和爭執之中。搞不好,政策本身的可行性也會受到挑戰,被迫作出調整。

北京和港人都想九七後香港在經濟上繼續繁榮壯旺,繼續生金蛋。為此,北京和港人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中央尤其「不惜代價」、「有求必應」。然而,結果並不理想,香港經濟一直走下坡,無法突破困境,生的蛋愈來愈沒有含金量。對此,港人和中央一樣焦慮和失望。

與此同時,港人和中央也都擔憂九七後香港在政治上失控、生亂,會成為「顛覆一國」的陣地,這會毀了香港。但港人這種「擔憂」背後的理念和中央是有所不同的:港人不認為反對「小圈子」選特首、不支持和批評「行政長官、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就是甚麼「政治失控」,不認為反感和批評內地的社會主義就是要搞「顛覆」,不認為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甚至懷念港英時代管治就是在「鬧港獨」……

不過,朝廷往往把港人的這些「不認為」嚴峻化、「上綱上線」,對香港形勢和港人訴求作出階級鬥爭式的「你死我活」之判斷,港人更加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