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地下零空間

我在本欄反覆建議香港政府開發地下空間,為的是香港土地資源有限,更重要是把土地多重利用,會產生更大的集聚作用和規模效益,效益以倍數上升。當然,這樣的緊湊型城市發展需要各方配套,例如交通便不能依靠汽車,需要高效能的集體運輸系統。

在珠三角乃至全國,香港未來的優勢是體制和低稅率,故香港必然成為中國最佳的零售中心。單以珠三角幾千萬的人口,若在融合過程裏集中利用香港的零售優勢,零售的空間需求極大。若以傳統的土地開發方法平面和垂直發展,土地佔有會極大,將會侵佔香港最為突出的郊野公園環境優勢,分散的零售空間也會產生過大的交通需求壓力,不利環保、節能和減少碳排放。

開發地下空間,則可形成更大的集中地點立體發展。例如中環至金鐘,只是利用道路以下的地下空間,連接主要的地鐵線路和站台,接駁沿途的主要商業樓宇,零售空間便可大增。

從地下空間開發看,更大機會是跑馬地的馬場地下。這裏地下管道不多,從時代廣場可通過銅鑼灣地鐵站的伸延接到馬場地下,變成龐大的地下城,還可向山光道一帶山坡地發展,可容納的零售空間和消費人群極多,也可建地下短程軌道的電車循環線,從銅鑼灣地鐵站鋪延開去。這除了擴大該區商業中心,形成可與金鐘、尖沙咀等大商業中心媲美的新中心區,增加地租和稅收收入,同時促進節能減排。(此建議為特首首先提出,不敢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