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金遜症 常見40歲前病發

【本報訊】「又唔係老人家、又冇家族遺傳,點解會係我?」柏金遜症患者多數是長者,但有統計指出,一成患者早在四十歲前病發,對工作及生活帶來極大影響。有酒店業女職員四十多歲已證實患病,感到難以置信,擔心因手震、記憶力轉差被「炒魷」,因而隱瞞病情,直至看過三名專科醫生才接受現實,辭職養病。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指出,年輕柏金遜患者較易有肌張異常的徵狀及對藥物產生「開關現象」等副作用,可服藥紓緩情況。

現年五十七歲的陸女士曾任酒店服務員,三年前證實患柏金遜症後辭職。她憶述,早於○二年發現左手無名指持續震顫近半年,求醫後證實只有四十七歲的她,患柏金遜症。她一直服藥控制病情,期間多次轉醫生:「希望有人話我知唔係柏金遜!」惟每次答案都讓她失望。由於她是家庭經濟支柱,發現手震及記憶力不斷轉差,也不敢向僱主及同事透露病情。直至病情影響工作表現,經常記錯酒店房間號碼,被同事發現病情,終辭退工作養病。

最年輕患者32歲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盧文偉說,本港每十萬人有二百人患柏金遜症,患者以長者為主,但約一成病人於四十歲之前發病,手腳出現震顫或僵硬,後期甚至身體失去平衡力,出現認知功能障礙。

盧文偉遇過最年輕患者為卅二歲。年輕患者較常出現肌張力異常問題,導致手腳或頸部扭曲,亦因體內負責控制快樂情緒的多巴胺分泌減少變得抑鬱。

柏金遜症不能根治,僅可控制病情惡化。盧文偉指,年輕患者對藥物反應較佳,但令副作用更強,最常見是出現「開關現象」,即藥物失效時病情隨即「打回原形」。盧文偉指,年輕人可選用另一種名為多巴胺催動劑的藥物,研究發現藥效較傳統常用的左旋多巴胺延長約一成三。但他強調,患者除服藥外,要多做運動保持關節柔軟及注意飲食,才能更有效控制病情。陸女士退休後經常游泳增強關節靈活性,至今病情穩定。

柏金遜症主要徵兆

‧身體處於靜止時,手腳震顫

‧症狀常出現在一邊身體,如走路時只有單手擺動

‧寫字時,字體越寫越細

‧走路變得緩慢

‧患者面部表情僵硬

資料來源:腦神經科專科醫生盧文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