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直以來尋求國際空間,這次的博鰲論壇,吳敦義正式向李克強提出,李克強表示可「平等協商」,算是給了台灣一個滿意的回覆。
台灣參加博鰲論壇,也像參加亞太經合會一樣,爭取走出去的機會,並在地位平等的論壇上尋求與大陸的領導人對話。但是兩岸現缺乏政治互信,在交往中都留有一手,很難讓對方信服,可見兩岸未來在爭取互信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次博鰲論壇,台灣陣容強大,但是大會會議手冊上獨漏吳敦義的介紹,讓與會的外國元首級政要搞不清楚吳敦義的身份。同樣的福建省長蘇樹林最近也帶領福建省的龐大訪問團赴台,陸委會定調「平潭實驗區」是「一國兩制」的政治號召,阻嚇對方招商就要法辦,這都不是待客之道,兩岸創造互信需建立在相互尊重之上。
這次的吳敦義與李克強之會面可強化高層互信外,聚焦在經濟議題,且定調在未來四年,兩岸將持續經貿合作為優先的願景。北京應明確地得到這個訊息,但是與北京的期望有差距,兩岸正進入磨合期。
兩岸新一代領導人李克強與吳敦義的會面,互稱「先生」,大陸不承認台灣的官職,就像稱馬總統為台灣地區的領導人,總統府為台灣領導人的辦公室,需要腦筋急轉彎才明白。台灣對吳李互稱「先生」,體現兩岸互不否認的政治意涵,也是自我感覺良好,這是兩岸進入各自表述的另一階段。
國共間因過去歷史的恩怨情仇,一下要消除這些記憶是極難的,因之兩岸互信的建立,應從減少語言交鋒,維持良好氣氛下相互尊重,才能創造出互信的氛圍。期望「吳李會」承先啟後,進一步開啟雙方合作的新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