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再起時,除了可在風中歌唱,還可以利用風力發電。雖然近年風力發電成再生能源新寵,使用量節節上升,但風力發電裝置呆板單調,風車都是幾塊扇葉「拂吓拂吓」,有科學家將風車大改造,令風車更潮,讓風繼續吹。
風力發電在○五年只佔全球發電量少於百分之一,即使近年逐漸普及,亦只佔全球發電量百分之二,全因建造風車成本高,又易遭颱風、閃電破壞,而且扇葉運作又會產生噪音,加上設計古板呆滯,影響風力發電的受歡迎程度。
改造風車計劃可分為三方面,首先可從裝置及扇葉設計入手,例如英國公司設計出如飛機機翼的「V形」風車,可利用不同方向的風力,設於離岸一百四十四米海上,比傳統發電裝置輸出量高兩倍。另一款六角形的風力發電裝置上有六至七個大型風車,置於海中心,其操作以海浪發電維持,環保零排放。有公司亦設計出像DNA的紐旋結構,裝置可減少噪音,又免雀鳥誤撞。建築系學生亦受DNA啟發,進一步安置紐旋結構於行車道上,利用車速帶動的風力發電,達到「廢氣再造」效果。
扇葉設計更新穎,美國達拉斯的公司就設計出如刀片的扇葉,適用於任何風速的風力。西班牙工業設計師創造花瓣形風車,比傳統風車易安裝且成本低,但效率毫不遜色。日本九州大學的教授設計的風力發電裝置如蜜蜂巢,上面如鏡子的風車可以增大輸出量,一個風車已足夠一個普通家庭耗電量。
其次是減少發電裝置的佔地面積,不少設計都將風車飄浮到空中,而美國太空總署的設計如降落傘浮到空中,愈高風力愈穩定。有電力公司的構思亦與太空總署異曲同工,以風箏狀的扇葉在空中收集風力。另外有公司就以氫氣球飄到當空收集風力。
最後是以多個迷你風車組合而成,如港大學者有份設計的裝置特別適合地方細小的空間;有產品設計師就將多個紐旋風車組成圍牆,包圍建築物發電;亦有研究人員將迷你風車變成樹葉,集合成一棵樹,樹葉隨風飛舞,隨風發電。
記者陳詠恩